大象传媒

叠叠颁中文部博客

提篮小卖拾煤渣...

  • 石容
  • 2006-11-12, 15:03

记得过去的样板戏《红灯记》里面李玉和夸自己的女儿李铁梅:“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是烈士的女儿,铁路工人的养女,李铁梅小小年纪就“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里里外外一把手”,最后李玉和总结出了“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的道理。当然李玉和讲的不是血统论,意思不是说工人的孩子天生就是工人,而是孩子的早期教育和磨练会决定孩子的一生。

想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因为江迅在中国透视中讲了中国的,即独生子女长大仍然不能摆脱孩子般的任性,和他们沉迷自我的生活态度。他文章开头也说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具体例子。中国社会的城乡,贫富差异,不同的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决定了年轻人的不同生活态度。这也印证了李玉和说的“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的道理。城市化,富裕环境,如果接下来上大学,打高尔夫球,然后走上社会做白领,进入富裕阶层,一切服务都可以买来,不会“担水劈柴”问题也不大。

但问题是社会变化过程中,是否总体富裕程度提高能够担负得起“不想长大一族”?一位英国历史学者斯通曾经研究过英国社会进入工业化前后的家庭情况,得出结论说,中世纪的家庭,孩子没有“童年(肠丑颈濒诲丑辞辞诲)”。据说那时候的孩子和李铁梅差不多,长到七岁,就变成小大人,就开始要里里外外承担各种家庭责任和劳动。斯通得出结论说,社会进入工业化,家庭变得个人化,孩子开始有童年阶段。

上面说了家庭生活由社会物质条件决定的道理。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和所谓后工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社会提供的产物和服务越来越多;社会协作程度越高,生活中对人“里里外外一把手”的技能要求就越来越低。这时候的人距离“自然状态”越来越远,一部分人越来越“异化”。当然由于社会经济反展不均衡,比如中国有农村和贫穷地区,那里的人们还是生活在比较“自然的状态”,起码还知道鸡肉是杀鸡拔毛后的产物,不是养鸡厂制造的产物。那里孩子的童年阶段要比城市富裕人群的子女短得多。

中国这么大个国家,加上市场经济不均衡发展的原因,整个国家变成城市型社会以及消灭城乡差别的难度很大。早当家的孩子和拒绝长大的成人这两个不同群体将会长期存在下去。不知道这种差别会对社会产生何种影响:社会贫富和阶层会因此而更长久,更制度化,还是会因为这种差异加速等级间的流动?也就是说,“李铁梅”们早当家的素质是他们在社会上进取的帮助还是障碍?

叠叠颁不会为非叠叠颁网站内容负责

评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请注意:必须填写姓名与电邮

评论是经过审阅的,必须经作者批准然后发表。

必须填写项目
必须填写项目 (不显示项目)
? 你的电邮地址只会保存于叠叠颁内部,用于本网上日志网站的管理工作。叠叠颁也可能与你联络,查询有关日志上发表的电邮内容的相关问题。如欲了解详情,
? ??

叠叠颁不会为非叠叠颁网站内容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