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传媒

http://www.bbcchina.com.cn

2006年1月月30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3:16更新

麦克·贝克(Mike Baker)
叠叠颁教育专栏记者

分析:英国的好学校如何形成?

什么样的学校才算好呢?

这个问题不但英国家长们已经问了不知多久,而且也是英国上下对于应如何提高中学教育质量争论的核心问题。

原因是,布莱尔的工党政府长期把建设“好学校”作为一个既定方针。

为此,搞不清楚如何定义“好学校”,似乎就很难体会政府的教育改革方针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

布莱尔首相在政府教育白皮书中写到,“最好的公立学校”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与精神、明确的办学目标、强有力的领导、积极参与的赞助伙伴,以及积极配合的家长与学生”。

好学校门槛高

既然首相拿出了什么才算是好学校的定义,那也正好拿它来衡量一下我们的公立教育系统。

就拿2006年最新出版的《好学校指南》(简称 《指南》)来说吧。这本书完全是根据家长意见,就好比“消费者”自己评选最佳商品一样评选出来的800所英国“最好”的公立和私立学校清单。

家长们的选择结果十分说明问题。我随意选择了一个郡,看看家长们对那里学校的评估有什么规律。

东萨克斯郡(贰蝉蝉别虫-英格兰东南、大伦敦市以东)入选《指南》的有10所学校:四所是收费学校;叁所是传统型注重听说读写和数理化基本功的所谓“文法学校”;只有另外叁所才是真正的所谓公立学校,也就是不论家长是否负担得起,学生都可以入学的学校。

不过,这叁所公立学校的入学都要经过校方严格审核;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居住在附近的学生都可以应届入学。

另外,叁所公立学校中还有一所是所谓“欧洲型”学校。学校主要面向那些家庭背景与其它欧盟国家有关的学生,并且强调与欧盟有关的课目教育。

简而言之,整个东萨克斯郡,只有两所好学校的校门真正是“面向大众”敞开的;而且这两所学校还位于相对平均收入水准比较高、治安与环境比较好的地区。

“贫富分化、种族隔离”

这些好学校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在入学时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考核标准都十分严格。学生来源好的学校,很自然就会有好的平均毕业成绩。

可是,基础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多数来源于白人中产阶级家庭背景;而来自低收入、少数族裔背景的学生很难在入学关与他们比拼。

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尝厂贰)的一项有关研究显示,有录取选择权的学校往往不会录取那些“有特殊困难”的学生。

也难怪家长们为了让自己孩子进入“好学校”,越来越争地“打破头”。

分析人士早就指出,工党政策主要的自相矛盾之处正在于允许某些学校有录取选择权。因为每一个学校录取一个好学生,就意味着另一个学校少了一个好学生。

长此以往,学校与学校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必然会产生贫富分化、种族隔离的现象。而不幸只能进入普通学校的学生,即使入学时有积极性,由于身处环境有问题,最后毕业时能取得好成绩的机会也少得可怜。

工党一直坚持,自己的政策将提高所有学校的水准,但是从目前情况看,结果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