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03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6:46更新
还有一年的时间,奥运圣火将在北京国家体育馆点燃。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介绍了2008年奥运会的准备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他本人的期望。
“距离奥运盛会开幕还有一年”
“在运动员的体育生涯中,参加奥运会对他们来说通常一生也就一次。所以运动员在奥运村里比赛和生活的需求――从比赛场地到他们下榻的床铺,这些都是奥组委必须优先考虑的内容。明年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10500名运动员将在北京同场竞技,此次参加比赛的国家和地区将创造新的历史记录。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项其它活动能够真正地与它相比,它以运动员为中心,把体育、文化、教育、庆典、地区和国家活动融为一体,独一无二。”
“把奥林匹克价值推向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可以证明它是奥运史上让人最为兴奋的赛事。”
回顾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时国际奥委会所作的评估,报告结论指出,“(奥委会认为)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将为中国和体育运动留下一笔独特的遗产,奥委会也相信北京能够组织一次出色的比赛。”北京申奥成功,如今六年过去了。奥委会比以往更为相信,这一盛会将为中国留下一笔巨大的遗产,而且它将持续影响中国。把奥林匹克价值推向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可以证明它是奥运史上让人最为兴奋的赛事。
我们都经常谈论中国,说它有多大,但是我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它的规模。在我了解奥林匹克教育在中国产生的影响时,仅仅一个统计数据就让我对它有了真正的理解:在全中国50万所中小学的4亿名学生将要学习奥林匹克的系列教育。
非常感人。申请作为奥运会和残奥会比赛期间志愿者的人数同样惊人――北京奥组委向我们提供的最新数字将近50万。实际需要的人数只是上述报名人数的五分之一左右,因此大量的申请者要被刷掉,这将是一个很棘手的工作。此类数据显示了中国人民对奥运会抱有极高的热情。
“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与相互尊重将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为人们带来双赢”
同时,在明年夏天奥运会比赛期间,大约20000家媒体、数百万观众以及大批体育技术官员将齐聚北京,届时还会有其他一些人员在幕后为比赛工作。这将为人们提供一个机会,可以亲眼目睹一个将现代与传统以一种独特的形式进行巧妙结合的城市、一个拥有世界上最为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国家、最为重要的是一个非凡的民族。
再者,很多人谈论中国,甚至对它进行评价,他们中间多少人有自己的亲身感受呢?本次奥运会将为人们提供一个机会,不但可以欣赏精彩的比赛,还可以更多地了解在当今世界舞台上如此频繁露面的城市和国家。这就是奥运会主要的宗旨所在:让人们走到一起,促进文化交流。我相信,奥运会将促使中国人民对其国家形成新的社会认知,同样也会使运动员和游客对中国有一个更为公正的认识。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与相互尊重将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为人们带来双赢。
“测试赛是对奥运会的成功非常关键”
“以后的十二个月将非常紧张。原因很明显,为举办奥运会做了七年准备,最后十二个月相关各方都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奥组委方面,内部各部门,还有我们国际奥委会方面。经过这么多年的筹划,现在到检查验收的时候了。验收工作将于今年夏天到秋天以至明年春天进行,将举办各种类型的‘测试赛’。测试赛非常重要,因为大会组织方和比赛运作各方可以进行排练,就是说举行彩排,据此可以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问题,随后进行必要的整改。从我们举办奥运会的经验来看,测试赛对奥运会的成功非常关键。”
环境问题是其中之一。很明显,作为一个体育组织,我们都希望保证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可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竞技。我们都清楚,在一个其经济正在经历如此迅速发展的国家大环境下,北京的环境问题很棘手。
然而,我们知道,北京奥组委以及中国各级政府都在努力改善空气质量,以创造适合奥运会要求的比赛环境。我们已经得到保证,他们不仅会重视这一点,而且还向我们提交了一些应急措施的方案概要。
在比赛期间必要的情况下他们将会采取这些措施。此外,我们的中国朋友将在下个月举办的测试赛中,演习其中的一些应急方案。比如,他们计划在一些路段禁止车辆通行,将在全北京市范围采集数据了解该措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对于环境问题,我们不能忘记,这不是奥运会第一次遇到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点很重要。我们都还记得洛杉机、首尔和亚特兰大,在比赛期间这些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其次,在环境保护措施上,总的来说,北京奥组委与北京市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从植树绿化到废物回收。举例来说,奥运建设项目的绿化率要求达到40-50%。很多非凡的工程,它们将为该国留下一笔巨大的遗产,而且毫无疑问也将为该国的未来建设提供一个参照的基准。
“奥运会不治病,只是催化剂”
从今天起在未来的一年里,毫无疑问很多观察家会像他们关注中国在比赛中的成绩一样,关注中国在2008年的总体表现。
很自然的,人权组织以及其它一些国际组织将利用北京奥运会,让人们关注他们认为中国应该尽快采取的一些改革。然而,如果说奥运会能起到什么作用,那么它只能是一个催化剂――促使人们就复杂和敏感的改革问题进行建设性的对话。事实上,在这么一个高度集中的时间段里,这一情况正在进行。
我们认识到,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存在于真空之中。体育是公民社会的一部分,因此与其存在的大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它也必须与之保持联系。奥运会可能将对中国的演进产生影响;对北京而言,一个最大的问题将是如何应对观察家们对中国演进的期望。
我们认为,在过去六年中,奥运会对中国的诸多领域产生了正面影响,比如教育、有关媒体报道的规章制度以及环境保护的标准等。不可否认,很多方面还有待改进,我们为这些领域的进步感到鼓舞。
这些都是与奥运有关的主要问题――它涉及到世界各地媒体对能否对比赛进行很好的报道、环境条件能否保证体育比赛水平的发挥以及中国的中小学生能否学习到奥林匹克价值。这些在国际奥委会授权中均有明确要求。
任何期望国际奥委会就大会筹备以外的事宜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的想法都是错误的,特别是主权问题,不是国际奥委会应该介入的。国际奥委会授予北京主办权时,在授权协议中不含此项内容,对其它主办城市的授权里也不会有。
我们认为,对中国过早或先入为主地断言都是错误的。过去的先例表明,奥运会举办后的数年里有可能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
我们将尽力确保北京奥运会树立一下正面的榜样。这是我们对所有奥运会的期望。如果奥运会产生的效益超出体育的范畴,将皆大欢喜。
“离终点线还有一年”
我很高兴地看到北京已经为奥运会的举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赛场地将非常出色;北京将举办很多活动,比如实况转播以及多场文化活动;比赛场馆将坐满观众;交通和环境条件也将进行严密监控。
北京国家体育馆还在建设之中,将于明年叁月份竣工。参观过这座建设中的体育馆之后,我已经可以想象到明年8月8日运动员列队进入体育馆时,届时场内的观众将产生的那种欢呼喜悦的气氛。
人们对中国和奥林匹克运动寄予厚望,奥运会的成功,不仅属于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员,它也属于中国人民。今天,我们可以肯定这两个目标都将实现,这要感谢北京奥组委和中国政府的辛勤工作,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表现出他们非常乐意接受奥林匹克精神,为将本次比赛办成最好的体育盛会,他们不知疲倦地进行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