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传媒

http://www.bbcchina.com.cn

2007年2月07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1:48更新

大象传媒中文网记者 苏平
英伦随笔

得印度者得天下?

“只要英国还有印度,就会是一流强国;一旦丢掉印度,就会一落千丈,沦为叁流国家。”

百余年前英国驻印度总督寇松的话,仍然绕梁有声。

印度的威胁、印度的机会,印度让英国人欢喜、让英国人忧愁。

昔日的印度曾被誉为大英帝国王冠上最珍贵的宝石,现在,印度经济飞速崛起,英国迫不及待地要和她重续前缘。

过去两年间,两国高层人物频繁互访、会晤。2005年1月,双方共建贸易和经济联合委员会;去年6月,在伦敦召开商业峰会;10月在伦敦召开首次投资峰会。

观察英国人的迫切程度,就好像决策者以为,得印度者才可得天下。


错过这条船

几天前,印度的塔塔钢铁公司以近60亿英镑的价格收购了英国的康力斯(颁辞谤耻蝉)钢厂,塔塔钢铁从世界排名第56位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钢铁公司。

印度工商部长说,这是印度“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真实体现”。

如同中国曾经被描绘成“沉睡的巨龙”一样,印度曾被英国人戏称为“趴着的大象”。现在,大象站起来了,它的规模和实力不容忽视。

英国曾经统治印度将近两个世纪,两国之间有很强的政治和文化联系,但是,在经济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在英国的出口排行榜上,印度位居第18。印度一家着名的金融信息中心说,英国对外贸易中,与印度的交易额只占1%。

英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当中,只有少得可怜的一部分流入了印度。2002、2003、2004年,英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额分别为503、664和654亿美元。但是,印度改革开放以来(1991年8月-2006年5月),英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总和只有20.26亿美元。

英国人担心,自己会不会如同当年没有像美国、德国那样迅速抓住中国崛起的机会一样、再次错过印度这条船?


骄傲自满?

业界人士不断指出,英国不能继续像现在一样仅仅把印度看作廉价劳动力的来源,而是要更加重视招商、投资、研发以及人才争夺。

年中,英国议会下院贸易和工业委员会发表的报告批评英国公司没有抓住印度市场的巨大潜力。报告说,很多英国公司只是简单地把印度看成提供廉价劳动力的来源,而不是新兴的市场,英国正在浪费它和印度“独特关系”。

但另一方面英国公司说,他们非常理解印度的市场潜能,但却缺乏政府的帮助和支持。

财政大臣布朗不久前出访印度,国内其实有很多批评人士对此大为不满。他们认为,布朗掌权快九年了才想起来去印度,为时已晚。

保守党领袖卡梅隆2006年秋也批评英国公司“骄傲自满”、“坐山观虎斗”,不赶快努力的话,将会错过下一波巨浪。他形容英国和印度的关系“非常疲惫、急需强心针”。


特殊关系

其实,和印度打交道,英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历史原因之外,英国和印度“特殊关系”中更加不寻常的一点是,在英国国内,印度后裔的居民总数将近150万,相当于英国总人口的2%。

在英国,印度的咖喱鸡已经把传统的鱼条挤下了餐桌;就连英国人赢板球的梦想,现在也寄托在了一个锡克人的身上。

英国人爱说,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人是自己的表兄弟,其实,在南亚的次大陆,英国人可能更容易找到亲戚。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英国的亚裔社区地位越来越显赫,可以说是英国最有实力和影响的少数民族。这部分人手中掌握的可不仅仅是咖喱鸡和选票权。

1月中旬,印度钢铁巨头、亿万富翁米特尔向工党捐款两百万英镑。这对于囊中羞涩、欠着一屁股债的工党来说,无异于久旱甘雨。叁年前,米特尔也曾经向工党捐赠2百万英镑。

去年年底,工党承认面临“严重的现金运转”问题,欠款总额高达2300万英镑。印度大亨一挥手,工党几乎就能摆脱一场迫在眉睫的财政危机。

在拥抱多元文化的英国,印度后裔以其规模、实力可以对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果说第一代亚裔移民振兴了英国小商店的话,现在,这些人的孩子正在金融、商业、医药等领域大显身手。

就连亚裔一向不甚感冒的演艺、体育界,都时常可以看到印度后裔的明星。比如说,大象传媒播出的印度移民后裔制作的、反映印度社区生活的喜剧“我的天啊!”(Goodness Gracious Me)”以及“住在42号的库玛一家”(The Kumars at No42)都非常走红。

政治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力、文化上逐渐渗透进入主流,英国的亚裔社区不仅确保着英国和印度“特殊关系”的长久存在,对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走向也将产生影响。


无知的代价

说起英国和印度的关系,不能不提不久前发生的“名人老大哥”风波。在这个节目当中,宝莱坞女星谢蒂受到了一伙英国二流明星、特别是一个名叫古迪的女人的欺负。

这里我特别想提的是一位英国评论家的观察。

他说,谢蒂这个印度生、印度长的女郎,完全掌握了英国的“传统美德”:文明、优雅, 谦虚、忍让甚至深沉稳重的“stiff upper lip”,现代英国的年轻人应该感到惭愧。

事实上,谢蒂比古迪做得好的岂止Stiff upper lip?把两人放在一块,印度的二流明星不仅要比英国的二流明星更有文化、涵养,甚至连英语说得都要更好。

英国公司不断把电话中心、软件设计、实验室搬到印度去,也正是因为商家已经意识到了,在那里有一群受过良好教育、会讲流畅英文的年轻人。他们不仅可以做同样的工作,而且可能还会做得更好。

但愿古迪以自己的无知,给骄傲自大的英国人敲响了警钟。

(2006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