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传媒

    
 
最后更新时间: 2007年7月19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3:32更新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英国选秀潮的最新“牺牲者”
 

 
 
扮演约瑟夫的李密德(Lee Mead)
名不见经传的李密德(Lee Mead) 一夜间成为大明星
著名英国音乐剧大师安德鲁?洛伊德?韦伯的重编剧目《约瑟夫与神奇彩衣》在伦敦西城隆重公演,经过全英电视观众的几个月互动选秀评出来的男主角李密德(Lee Mead)一夜之间从默默无闻成为巨星。

不过有不少演艺界评论人士称,这些近年来选秀浪潮中所谓幸运儿,其实多数明星地位都维持不了多久,应该算是替那些名导演、名制作们赚钱的小木偶、小玩意,算是‘牺牲者’。

大型音乐剧《约瑟夫与神奇彩衣》以全新面貌在伦敦西城亮相,是大师安德鲁?洛伊德?韦伯时隔几十年后把当年出山时的处女作重新搬上舞台的新尝试。

中国观众可能也对韦伯的音乐剧很熟悉了,比如说《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歌剧媚影》(Phantom of the Opera)、《猫》(Cat) 等很多经典作品都在中国大城市演出过。

《约瑟夫》的故事取材于《圣经 - 创世纪》,讲述的是受父亲宠爱的约瑟夫被十一个嫉妒他的兄弟卖到埃及之后,历尽磨难却最终衣锦还乡,手足交好感人故事。

这次为了选出新的‘约瑟夫’,韦伯特地推出了一台历时数月的大型电视选秀赛,结果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小伙李密德脱颖而出,一夜成名。

新编音乐剧《音乐之声》
音乐剧《音乐之声》
牺牲品?

在多少年轻人羡慕、追星还来不及的时候,一些演艺界资深评论人士已经指出,英国电视上最先掀起的、如今已经波及世界的选秀浪潮其实是把艺术庸俗化了、商业化了,最终让那些大导演、大制作、电视公司、广告公司赚足了大钱,而并不一定培养或发掘出了真正本领过硬的明星。

很多人举例说,不久前通过类似轰轰烈烈电视选秀选出来的,伦敦西城歌剧舞台上最新的《音乐之声》女主角玛丽亚的扮演者,虽然被观众投票选中,但毕竟没有受过科班声乐训练,因此根本唱不下一周五场演出,最后基本上要别人来替演。

评论人士还举出过去几年中英国、美国等地方数不胜数的电视选秀例子,一时轰动的所谓‘明星’,除了几个还算保持了明星势头,多数都基本销声匿迹了。

不少人在质疑,这种“急功近利”的选秀风潮真的为发掘民间艺术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吗?

很多英国资深的艺术节目制作人都认为,选秀风已经严重腐蚀了英国的文艺圈,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重视苦练基本功,都盼望着能通过参加选秀一夜成名。

当然,也有一些评论人士认为,不管是舞蹈、歌剧还是其他什么选秀,最终还是把文艺带到了否则基本上不关心文化艺术的基层民众家里,带到千家万户,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至于编导和制作人赚钱也使市场经济社会中无可厚非的正常事情。

 
 
最新内容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 | | | | | | | | | | | | | |
 


^^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