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传媒

    
 
最后更新时间: 2007年8月03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0:36更新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叁重恐怖攻击的担忧
 
放射治疗
铯-137用于癌症病人的放射治疗
如何防范恐怖攻击已经成为了不少西方国家关注的焦点。很多时候,大家关注的是可疑的爆炸物。不过,英国一些专家警告说,更值得注意的可能是无声无色的攻击。

发出这种警告的是英国伦敦大学英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科学与安全教授彼得·齐默尔曼(Prof. Peter Zimmerman)以及其他几位该学院的研究员。

他们在美国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上发表文章说,人们一直以来比较担忧含放射物质的所谓“肮脏弹”(dirty bombs),但是,他们说,如果放射物质进入人体内,效果将更为严重。

文章说,“肮脏弹”爆炸,可能让大约10个人因辐射中毒死亡,而且,也有一些人相信,在“肮脏弹”攻击事件中感染致命辐射量的将会是那些在爆炸中死亡的人。

攻击途径

这些专家指出,另外一种他们称为“三重I攻击”(I-cubed attacks)的行动将更为可怕。

所谓“叁重滨攻击”的叁个英文字母“滨”代表:颈苍驳别蝉迟颈辞苍(咽下)、颈苍丑补濒补迟颈辞苍(吸入)和颈尘尘别谤蝉颈辞苍(沉浸)。

他们所提及的攻击都牵涉一种称为铯-137(颁补别蝉颈耻尘-137,颁别蝉颈耻尘-137)的放射性物质。

这种物质的化合物用于放射性治疗,以及原子钟的组成部分。其中一些铯-137化合物是水溶的。

这些专家指出,铯-137能够释放出强烈的伽马辐射,足以影响周围数米以内的空间,而且可以穿透铅保护层。

齐默尔曼教授指出,在叁种攻击办法中,吸入和沉浸是比较容易达致攻击效果的。

材料来源

最令这几位专家担忧的是铯-137相对容易获得。

这种放射物质用于对癌症病人的放射疗法(谤补诲颈辞迟丑别谤补辫测),以及血液消毒机器之中。

在1987年3月,巴西发生了铯-137中毒事件,有数百人受高度辐射感染。

事件起源是有人把医院中用于放射疗法的一瓶铯化合物当作废料出售。

后来,有人把泄漏出来的粉末涂抹在皮肤上,因而受辐射烧伤。他们用水清洗皮肤,从而导致其他人受感染。

为了防范这种辐射物质落入不法之徒手中,齐默尔曼教授建议,将来所有的铯-137都必须密封在玻璃之中,并且在可能情况下用强力的齿光机代替。

当然,几位专家这样在公开场合谈论铯-137被误用的潜能是否有“泄露天机”之嫌?

他们解释说,其实他们已经向美国政府的专家查询,知道他们所提的资料并非一些恐怖分子不知道的。

他们撰写文章是为了提高人们的警觉。

英国环境保护机构的发言人则表示,目前英国已经有严格的监管机制。他们也同反恐顾问合作,确保安全。

 
 
相关内容
校园拒绝监控“极端主义”
2007年5月30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反恐行动伯明翰逮捕八人
2007年1月31日 | 英国生活 Life in the UK
军情5处电邮发布恐怖预警
2007年1月09日 | 英国生活 Life in the UK
"政府要求大学监察极端穆斯林"
2006年10月16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叠叠颁以外链接
非本网站内容叠叠颁概不负责
最新内容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 | | | | | | | | | | | | | |
 


^^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