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6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0:37更新
茶包虽小,但却有一定的历史。又被称为"袋泡茶"的茶包于今年6月迎来百年诞辰。
英国人以喜欢喝茶着称,而茶包的销路也节节上升。在超市内可以看到的不同类别的茶包越来越多,浓淡不同,适合不同口味,而且不少是为了适应不同地区的水的硬度而设计的。
现在琳琅满目的各色茶包的起源其实就是百年前的一个小误会。
1908年6月,美国商人托马斯?萨利文(Thomas Sullivan)在为客户准备茶叶样品时,为了节省开支就将不同的茶叶各抓一小撮,用丝绸包起来后送给了客户。
第一次看到这种小包装茶叶的客户很是疑惑,于是索性连茶带布一起放进开水里泡。就这样,茶袋诞生了。
以前,西方人在饮茶时都需要先剔掉茶渣然后再喝,但萨利文无意间的创举却改变了人们喝茶的方式。据统计,目前全球每日消耗的茶包高达1.3亿个。
不过,袋装茶越洋到了英国之后并不是随即就大行其道的。对于钟爱饮茶的英国人来说,改掉原有的喝茶习惯并不容易。
究竟小小茶包是如何被人们广为接受的呢?这还得从美国商人萨利文说起。
茶包问世后,有不少人抱怨用丝绸包茶成本抬高、太浪费,精明的萨利文于是决定用纱布替代丝绸。
直到1930年,一为名叫维廉?赫曼森(William Hermanson)的波士顿商人发明了用纸做的茶袋,并注册了专利。
批量生产
可是,袋装茶的真正兴起受欢迎是第二次世界战之后的事。英国人约瑟夫?泰特利(Joseph Tetley)洞察茶包的商业潜力,其创建的茶叶公司开始于1953年大批量生产茶包,予以推广。到现在,泰特利仍然是环球茶商中比较重要的一家。
1964年,质量上乘、结实耐用的新型茶包问世,人们从此再也不用为茶包不结实、茶渣四溢而烦恼。
泰特利茶业公司的萨拉?豪(Sara Howe)说,没有茶包的日子真是难以想象。
英国茶业协会(UK Tea Council)的维廉?戈尔曼(William Gorman)则说,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现代社会,茶包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会为茶包唱赞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绝大多数人还是喜欢泡茶叶、而不是茶包。
对于喜欢品茶而且精通茶道的人来说,茶包不仅破坏了茶叶原有的质地,还糟蹋了茶叶在开水中舞动的美感。上好的茶叶被碾成茶渣无疑于“谋杀”!
茶包也好、茶叶也罢。一杯暖茶带给人的慰籍和温暖,恐怕才是爱茶人最看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