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墙的魅力
|
||||||||||||||||||||||||||||||||||||||||||||||||||||||||||
墙让你感到安全还是碍事?我小时候住在父母任教的学校大院里,四周都是墙,也许因此没有被人拐走或伤害,应当感激墙的存在。
但是我总好奇墙外面的世界,总想爬出去看看,自小也练就了一定爬墙的本事。 外面的世界有时候也会翻墙进入我的世界。有一个时候我最要好的一个朋友,就是翻墙进来玩的一个附近农家孩子,外号叫来子。 文化意蕴 我也从小就知道,墙不仅是一种有实质结构的建筑,而且也有文化内涵,为此受到敬畏。 其中登峰造极的,当然是所有墙们的老大,中国的万里长城。 我小时候有幸作它的近邻,两叁个小时的火车或汽车就能到八达岭,每年怎么也得去一次,是全年郊游的顶点。 到了长城,成年人会感叹它的壮丽,讲述它的历史,孩辈则可尽情挑战自己的体力和胆量,攀爬它陡峭的墙壁和城楼。 上学后,我逐渐也学得一些赞誉长城,或是把它喻作奋斗目标的诗句。 仪表庄重但拒绝就范 长城的魅力固然部分源于它所跨越的崇山峻岭。
但是它的自身结构也让人着迷,因为它既有庄重正规,不可一世的仪表,又有拒绝就范的盘旋曲折。 奇怪的是,虽然许多人对它无比敬慕,但讲起对于修建长城的故事传说,却好像总绕不出孟姜女爱夫被秦始皇的人捉去修城死在那里,让这位伤心的美女哭倒多少里长城的事迹。 我原来坚信这是秦始皇的为人问题,是受苦百姓对他暴政的吟诉。若是人道一点的皇帝为了保护百姓而建墙,那就不会有这样的传说了。 墙的本质 但是现在想来,问题恐怕根本不在于秦始皇,而在于墙这种建筑的本质。 墙把外面的风险抵挡了,带来了安全,对于担忧生死存亡的人这显然值得庆幸感恩。 但它同时剥夺了行动的自由和想象的空间,妨碍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因此并非是让人最感自信和自豪的标志。 为此,不论是长城还是其他古墙,譬如曾分割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罗马年代的哈德良长城(Hadrian’s Wall)之所以吸引现代的人,恰恰在于它们已经沦落为遗迹,不再能够约束人的行动和思维了。 也许正因为这样的墙是死墙,所以我们才爱它们。
死墙与活墙 相比之下,近些年以色列在自己国土同巴勒斯坦人居住的西岸地带之间修筑的屏障,或者当局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不同社区之间修筑的高墙,都是有高度现实意义的活墙。 它们纵使的确带来了相当程度的安宁,但每天也限制着许多人来去的自由,为此怕是难以博得古墙享受的那种受到崇敬的地位。 柏林墙 这两个地方我都没有去过,但是我曾同另一堵活墙共世过一年多的时间。那是德国统一之前,东德政府在东、西柏林之间修筑的柏林墙。 当时吸引我去西柏林生活的因素,除了学习和工作的机会,就是那堵150多公里长的围墙。它把整个西柏林严严围了一圈,每次出入都要拿出护照,接受盘问和搜查。 对于想自由来去却不能的人来说,这堵墙当然是一个困扰。 但是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能够相互看到、听到、嗅到,只有一墙之隔的地方,却给生活赋予了一种奇特的刺激。 期待与向往,压抑和放荡 它给生活注入了期待与向往,让你同时感到压抑和放荡。 现在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去柏林了。墙拆了,市民们来去自由了,生活正常了,但对我来说它也平淡乏味了。 墙大概就是这么个东西。限制你的时候让你心烦,没有了又让你怀念。
读者反馈
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国人的灵魂! Junli,中国 广东 |
最新内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