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08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0:59更新
大象传媒中国网 特约撰稿人 亢泰
我喜欢看莎士比亚的戏。这位大文豪在16世纪出生,1616年去世,但是他的戏却演了几百年,至今还能招揽许多观众。因为他的戏情节曲折紧张,人物有血有肉,主题思想又有现实意义,所以越看越有味道。
百年历史,风雨坎坷
我住在伦敦市东南部,靠近泰晤士河,离著名的环球剧场(Globe Theatre)不远。这个剧场就是当年莎士比亚在伦敦写作表演的剧场所在。环球剧场起先是在16世纪1599年建造的。
这是一座木结构的圆形建筑物,是个露天剧场,所以只能在夏天使用。剧场四周有坐位的观众席上面有屋顶,舞台则在中间,舞台前的露天空地就留给站着看戏的观众,可以走来走去。
莎士比亚当年在这里又是演员又是老板之一。1613年,《亨利八世》( Henry VIII) 这出历史剧在这里上演的时候,发生火灾,把剧场给烧毁了。可是第二年就修复一新,开张演戏了。
1642年清教徒掌握政权,他们认为看戏是不道德的,就把这剧场给封了,两年之后剧场全部拆毁。
直到1991年,有一个瓦纳梅克-萨姆(Sam Wanamaker)的美国演员建议说,应该在这个地方按照当年莎士比亚时代的样子重新建造一个剧场,也得是木结构,也是圆形的,当然也得是露天的。现在伦敦的这个剧场就是这么盖了起来。
义务领票员
每年夏天这里都有演出,卖座相当好,几乎场场客满。我家住得很近,我又喜欢看戏,所以经常去捧场。不久,我看到报纸上有广告说,这剧场要招聘义务服务员,工作就是领票入座,卖说明书等等。我立即去报名,成了这剧场的义务服务员。
参加剧场义务服务的人差不多都是退了休的老人。和我一起在剧场工作的人当中,有一位过去是一个医院实验室的负责人,有一个是超级市场的经理,还有一位是中学老师。大家都退休在家,无事可做,又喜欢看戏,所以在剧场当服务员是一件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事。
我们在这里工作,每星期来两叁天,每次工作叁、四个小时。这不但为观众服务,自己也觉得虽然退了休,但仍然能对社会作出一点贡献,很有满足感。
我开始在这里工作后的第一出戏竟然是一个印度剧团来表演《李尔王》(King Lear)这出悲剧。他们把这戏的背景改到印度,而且还用印度的传统唱腔来演,又唱又跳,很是特别。我刚参加工作,手忙脚乱,但是还好,没有领错座位,卖说明书时也没算错账。
几小时之后,戏演完了,观众散去之后,虽然人觉得有点累,但是却很高兴。
有人开玩笑说,这是莎士比亚的阴魂不散,给了你力量。仔细一想,他说的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许还颇有几分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