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1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8:43更新
大象传媒中国网 鸿冈
《文化鸿沟》 - 推敲东西方文化之间以及英国社会内部的差异
前些时候中学母校的几位校园记者为了回顾校史采访我,写了篇很漂亮的文章。要发稿时却发现当时忘了合影,于是提议把我坐在沙发上的一张照片同他们几位补照的一张加工一下接在一起,并且发了清样给我看。
那确实是个天衣无缝的作品,我很佩服他们的技巧,但还是要求他们发表文章时把两张分开,免得落下个不实报道的小辫子让人抓到。
叠叠颁的娄子
一年前,叠叠颁电视台捅了个大娄子。在推出对于女王生活的一部纪录片的发布会上,放映了其中一个精彩的片断,可惜后来发现这是一个颠倒顺序,“乱章取义”的片断。
从这个片断看上去,让人以为女王由于对前来给她照相的美国摄影名师安妮?莱博维茨(Annie Leibovitz)不满而失态发火,愤然离开。
实际上,女王看上去满脸不悦,边走边说的那个镜头是先拍的,后来她才见了莱博维茨。虽然她对莱博维茨要她摘去皇冠照相确实有些不悦,但根本不存在愤然离开的事情。
叠叠颁后来做了道歉,在发布的新闻通报里解释说,独立的制作公司送错了片子,电台本身又没有把好关,属玩忽职守。叠叠颁电视一频道总监后来为此引咎辞职。
约翰?凯利与简?方达合影
我和校园记者那张做手脚的合影远无女王发火的镜头来得精彩生动,而且说实话,除了在坐者的位置调整之外我们那张也没有与事实不符的情景。
但我觉得,既然这篇文章不是艺术创作而是挖历史,谈真事,做手脚还是不对头。
四年前美国出现的一场风波恰恰就是围绕被结合到一起的两张历史照片,其中有一张上面是当时民主党候选人约翰?凯利(John Kerry)70年代初坐在桌旁写字,另一张是演员简?方达(Jane Fonda)正在发表反对越南战争的演说。
结合在一块,让人以为他们是同台讲演,造假者的动机似乎是把凯利塑造成一个比他实际立场更激进,因而在一些选民眼中也就是不可靠的总统候选人。
邓小平的换头术
我最早记得为政治原因修整照片的事情,大概还是中国文化大革命初期。当时邓小平地位已经不稳,但还没有彻底打倒,有人觉得报道天安门城楼上领导人参加活动时还是应该有他的镜头。
可惜记者当时没有照上。于是就找来一张以往的照片,把脑袋剪出来贴在个子和体形相似的别人(有一说是当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身上。
这件事不久之后捅出来,让怂恿造假的人(陶铸)被反对邓小平的人抓住把柄,构成他反对文化大革命,想要帮助“走资派”复辟的罪状。
喜欢历史照片的人恐怕大都能讲出自己喜爱的一些造假照片的例子,这里就不列举了。
制造错觉
不过,意大利帕多瓦(笔补诲耻补)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去年一项合作的研究值得一提。
研究者给19岁到84岁之间的299人看了不同历史事件的照片,有的人看到的是真实照片,其他人看得则是加工后的照片。
其中一张照片里看到2003年罗马街头的反战示威。示威本来是和平的,但是加了工的那张照片却增加了防暴警察的背影和一个蒙面的示威者。
假照片的影响力
之后被要求回忆那次示威时,看过假照片的人普遍都有更负面的、暴力的记忆。在他们的脑海里,打斗和破毁财产的记忆大都超过了实际情形。
达里欧?萨奇(Dario Saachi),法兰卡?阿诺里(Franca Agnoli)和伊丽莎白?洛夫特斯(Elizabeth Loftus)三位学者在美国《应用认知心理学刊》(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发表的这篇文章还说,看过造假照片的人也表示,他们将来参加示威游行的可能性有相应减少。
叁位学者就此告诫,有人用这种方式操纵信息,以便影响人们的行动选择,是值得社会关注的事情。
怎样识别真假
我上网搜索了一些提供识别真假照片的点子,但是有的假照片实在高明,根本让我看不出毛病来。不过美国《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出了几个点子。
一是看看照片里的影子所投方向是否一样,不光是人影或者楼影,而把人的鼻子眼睛一带的影子也仔细看一看,能够帮助找出破绽。
再有就是照片里面某一部分是否边角不齐,像是有人做过修剪?
或是有没有什么自然景物看着有两叁处都近乎一样?因为在大自然里完全一样的景物很罕见。
不过到头来最重要的,莫过于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作判断:照片里的场景合乎常理吗?若有违背,就不可轻信。
以前常有人说,照片就是证据。但那个年代怕是早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