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6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6:39更新
大象传媒中文部记者 高毅
当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接过奥运会旗帜后,等待伦敦的是挑战、兴奋、欢乐和期待。在接下来的1,400多个日夜里,伦敦会呈现给世界一个怎样的奥运呢?
开幕式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博得西方世界的高度评价,其恢宏庞大的规模、整齐划一的表演令西方国家难以企及。
伦敦2012奥运大使、雅典奥运女子800米和1500米两枚金牌得主凯丽?霍尔姆斯女爵(Dame Kelly Holmes)在接受我采访时坦言: 伦敦奥运开幕式不会跟随北京奥运模式,而必须另辟蹊径。
“我们的长处在于我们多样的文化。我们有众多的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伦敦人热爱戏剧、艺术、舞蹈和音乐,年轻人充满活力,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利用这些文化元素,会给伦敦奥运增添最大的优势。”
“如果每个人都能展示自己的个性、爱好和长处,这就会吸引世界的目光。伦敦有相当规模的华人社团、印度和加勒比人社团、当然还有英国本土文化,如果他们能在开幕式上展示自己、在竞赛场馆和其它城市展示自己,人们就会享受伦敦。”
期待2012
凯丽的运动生涯并非一帆风顺,饱受伤痛曾一度准备退役。但在2004年雅典奥运上,34岁的凯丽在六天之内,夺得800米和1,500米冠军。当她冲过终点的那一刻,她都不敢相信梦想终于成真。
此次作为观众来到北京,凯丽目睹了英国军团的出色表现。他们共夺得19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四,取得百年最佳战绩。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英国民众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热情,但同时也对英国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凯丽女爵分析说:
“我们赢得这么多的金牌会鼓舞英国民众,有很多人对伦敦2012年持怀疑态度,但现在英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英国人的热情空前高涨,这反过来又会促使年轻一代人、来自不同种族和背景的人、运动员,还有残疾人体验到奥运会的精神。我们会团结在一起,展示一个强大的英国。”
“我们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是一个很高的门槛。要想超越这一成绩是很大的挑战。我们需要做的是,提高在其它一些项目上的实力,争取达到类似自行车和赛艇这样的水准。”
中英合作
今年年初,凯丽还随同英国首相戈登?布朗(Gordon Brown)访问北京,参观奥运场馆和设施,并随布朗一道访问了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
该学校得到英国“拯救儿童”慈善组织(Save the Children UK)资助,旨在通过体育来帮助打工子弟。
凯丽向学校的学生展示了自己夺得的奥运金牌,希望能鼓励孩子们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凯丽说,北京奥运虽然结束了,她还是会继续推动中英两国间的互动交流。
“我非常希望能够继续中英两国间的联系,我们两国很团结,在闭幕式上伦敦从北京手中接过奥运会的旗帜,如果我们能继续保持联系,这会对两国都有好处。”
“我们能从北京主办奥运会中学到不少东西。简单地说就是,中英两国都能在各自的发展中相互促进。”
北京奥运期间,凯丽一直与北京奥组委保持联系,观察北京是如何解决赛事运行、志愿者、交通等棘手问题的。
凯丽说,她希望返回伦敦后,能加入到伦敦奥组委的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