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传媒

http://www.bbcchina.com.cn

2008年10月24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2:06更新

大象传媒中国网 鸿冈
《文化鸿沟》 - 推敲东西方文化之间以及英国社会内部的差异

借钱的风险

“不要向别人借钱,也不要借钱给别人。”(Neither a borrower nor a lender be)。

十几岁的时候我学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贬补尘濒别迟,又译《王子复仇记》),曾把剧中大臣波洛涅斯(笔辞濒辞苍颈耻蝉)的这句警言记到了心头。

但我却总也没能把他的话当作坚决奉行的行动指南。

记得20岁在东南亚周游,一位素不相识的同船旅客告诉我他上船前刚刚在香港天星码头的厕所里被持刀歹徒抢劫,无钱再买下一程的票回家。我听信了,就把自己遗留不多的旅费腾出一部分借给他买了机票。

他回到沙捞越后不久,果真把借款全额寄还给了我,从而助长了我对人性看好的倾向。

(而后在苏门答腊坐长途汽车时我丢了钱包,有人捡到后花了好大工夫找到我还给我,更鼓励了这种倾向。)

风险评估

后来我再偏离波洛涅斯的忠告时,运气却并非总是那么好。现在仍有两笔若干年前借出去的钱流落他乡,要想拿回怕是没有什么指望。好在数额还能承受,没有造成严重危机,就算是为了学会做人而交出去的学费。

我的这些行为所追求的不是经济利益,也谈不上投资。不过它跟投资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风险。结果好的时候,就能把钱拿回来,不好,就丢了。

所以,关键在于要对风险做出恰当的评估,而不是简单地恪守波洛涅斯的忠告:他当时给儿子解释是:“借钱给别人会让你人财两失,向别人借钱会让你挥霍无度。”

在我看来,如果把这当作为真理,日子好像就太僵死,没什么过头了。银行当然也就别办了。但是作为风险警告,它倒是很有参照价值。

让银行参与证券业的风险

前几天在广播里听到英国南安普敦(Southampton)大学理查德?戴尔教授(Prof. Richard Dale)议论当今的金融危机。

在他说来,这次危机的发生与控制风险的政策缺乏力度直接相关,其中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关系尤为重要。

他说,在1920年代,美国的银行曾经大规模介入证券市场,以弥补当时在传统借贷市场出现枯竭,导致盈利机会不断减少的问题。

然而,银行介入证券市场之后,却导发了1929到1933年的那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银行系统崩溃。

忘记历史教训

戴尔教授是在1993年发出警告的。当时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继对银行业松绑,以便提高本地金融业的竞争能力。

它们纷纷废除了1930年代以来为防范危机而通过的各种管制条例,譬如分割储蓄银行与投资银行的规定,而允许银行业与证券业再次融为一体。戴尔预言,这必将鼓励无节制的投资,进而触发新危机。

“现在,在20年代驱动美国银行介入证券业的那种市场压力,也就是贷款的证券化又回来了,而且正在席卷全球范围的银行业。”

致命冲击

他警告说,如果不能找到办法管理控制银行业与证券业的混合,就可能给金融市场的稳定造成致命的冲击。

戴尔教授15年前的预告,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

但是对于他的告诫,《哈姆雷特》剧中忍不住指点人的波洛涅斯会作何反应?我捉摸不透,暂时就到此止笔吧。

摆欢迎读者网友使用右面表格就本文发表意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