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传媒

    
 
最后更新时间: 2008年11月27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2:14更新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请君入…生物库?
 

 
 
瓮?
不知唐朝人请君入瓮时,要进去的是否就是北京故宫里蓄水防火用的这等容器,还就是个一般的大一点的陶瓮?
我不知道你对“请君入瓮”的故事作何感想。是替泄露自己获取信息绝招的周兴惋惜,还是为武则天差去审问他的来俊臣套出来他酷刑妙方的智谋感到佩服?

这个成语一直给我带来不小的道德困惑。

它让我钦佩来俊臣想到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聪慧,也让我在历史的模拟世界里享受到报仇的甜蜜滋味。

报仇的感觉很幸福,如果你自己一时半会没受什么害,那么发挥想象,分享一下别人报仇的满足,也很不错。

但这分明却与“己若不欲,勿施于人”的更高级道德标准相悖。酷刑是坏事,因此使用它的周兴是坏人。但是把周兴抓起来,对他施用酷刑就不算坏事吗?

依照“己若不欲”论,肯定还是坏事。要不,这句话就得说成“己若不欲,勿施于好人”了。

自由联想

我之所以心血来潮,想到反思这个成语,和它的寓意并无明显关系,而只是一种自由联想。

有人请我“入库”,我便联想到“入瓮”。

几周前我和伙伴分别收到邀请函,问我们是否愿意协助医学研究,为癌症、心肌梗塞、脑溢血、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等病症的诊治作出贡献。

武则天
前一段听说美国研究人员找到了女强人的标准脸型,不知道武则天的是否可属于典型?

这封信说,如果愿意,就请我们发邮件或打电话确认自己会在信中预约的时间前往英国生物库(UK Biobank)的伦敦检查中心报到。

信里说明,生物库项目是由英格兰卫生部(Department of Health),医学研究理事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苏格兰政府(Scottish Government)和医学慈善机构威康信托基金会(Wellcome Trust)联合设立的。

50万人的资料

这个项目最终希望收集到50万人的顿狈础标本,以及有关他们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和血缘遗传等方面的详细信息。初检之后,项目将不断跟踪病变、用药、乃至死亡原因,以便了解人的基因和其他因素对各类疾病出现所起的作用。

策划者特别说明,不管你健康状况如何,是否有任何残障,只要年龄在40岁到69岁之间,都诚意邀请你参加。

我们的直觉反应是应该支持这样的公益项目。吃了晚饭,喝下杯中的葡萄酒,我们当即发去邮件,同意了信中提出的预约时间。

后顾之忧

但是后来疑虑来了。

想一想,人的基因标本以及对于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的各种信息均属隐私,把这些详情连同查阅自己病历的权利都交给这个机构,能保证没有后顾之忧吗?

信息若被用作危害自己,或者自己不赞同的事情,怎么办?

这正是英国一些非政府组织和社会活动人士表示忧虑的事情。

基因研究
把自己的顿狈础和其它个人信息捐出来,你可否放心?

批评者的关注

譬如,民间的政策研究机构英国基因观察(GeneWatch UK)在这个项目5年前刚刚发起的时候便指出,按照英国现行法律,警方只要能成功劝服法官相信“事关公众利益”,就可以去查看这个数据库的个人信息。

他们还警告说,一旦今后通过研究,能够鉴别出某些存在高基因风险的人群,保险公司和雇主肯定会对这类信息有浓厚感兴趣。

“基因歧视”当今也许还属于科幻噩梦,不过电影《千钧一发》(骋补迟迟补肠补,1997)就已经预想这样一个社会,每个社会成员在出生时便有了预期寿命和可患疾病的评估,并以此为据受到不同待遇。

对效益也有质疑

另一个存在争议的事情,就是研究者在使用生物库内的信息取得科研结果之后,可以对自己的发现,包括基因与某种疾病的关系申请知识产权,从而可能限制别人的进一步研究。

还有一种批评质疑生物库收集的信息到底有多大实际用途,而认为它主要是做商业用途,帮助向有这样或那样基因的人群促销药品或保健品。

生物库的倡导者对各种批评都逐条做了反驳,说法律保护和不同方面的利益已经得到平衡,而且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这是多么伟大的公益事业。

但是我看到批评者的这样那样的疑心,和伙伴商定我们还是暂缓参与为妙,打电话取消了原来的预约。

还是去更细研讨一下利弊吧,可不要像周兴那样,不先弄清后果,便兜出自己基因的奥妙。

(鸿冈 2008年11月27日)

摆欢迎读者网友使用右面表格就本文发表意见闭

 
 

地址
国家
电邮地址
电话*
* 任意选择
你的意见
 
  
 
鸿冈 摆存档闭《文化鸿沟》
推敲东西文化之间以及英国社会内部的差异
 
 
叠叠颁以外链接
非本网站内容叠叠颁概不负责
最新内容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 | | | | | | | | | | | | | |
 


^^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