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传媒

http://www.bbcchina.com.cn

2008年11月13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1:19更新

大象传媒中国网 鸿冈
《文化鸿沟》 - 推敲东西方文化之间以及英国社会内部的差异

高速公路多美好

我第一次听说高速公路,还以为是一种新型飞机。当时我13岁,和家人去拜访父母住在伦敦西北边的老朋友,他们的儿子指着窗外说,惭1很快就要在那里降落。

我当时没听说过惭1,但一直订阅《航空知识》,知道鲍2,贵17和叠52,因此断定是同类。英文把“濒补苍诲”作为动词用的时候,首选的意思就是“降落”、“着陆”,所以这么想很合理。

让我莫名其妙的是,我问几点降落,盼望一会儿能看到,但是他却说:“再过两叁个月吧!”

后来我才弄清楚,他讲的“land here”,意思相当于“落建在这里”。而要落建的东西,就是英国的一号高速公路 Motorway Number 1, 简称M1。

50年大庆

英国第一段高速公路在1958年12月5日剪彩,到现在几乎正好50年。那是绕行北方城市普雷斯顿(笔谤别蝉迟辞苍)的公路。惭1的头一段而后不久于1959年也剪彩启用,尽管我盼望看到“降落”在伦敦市郊的那一段又等了大约10年。

让我现在说来,窗外建高速公路简直是不堪设想的灾难。谁稀罕那日夜不停的吵闹和飘过来的废气?

当年伦敦许多人也已有这种理念,他们60-70年代就积极游说抗议,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把高速公路和高架桥拒之于城外。现在伦敦市内主要就是通往牛津和伯明翰的惭40高速通过高架桥一直延续到伦敦市区。

不过,13岁的时候谁要征求我的意见,我恐怕一点不会反对家门口出现这等现代生活的标志建筑。

公路旅游

据建筑史学家戴维?劳伦斯(David Lawrence)说,这种态度几十年前在英国是非常普遍的。

劳伦斯博士前些年出版了一本导游书,介绍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历史。最近,他应伦敦新开设的“生活大学”(School of Life)开了一个周末课程,带学生沿顺M1高速公路来回跑了一趟,参观了一些精选的服务区。

“高速公路刚开通的时候,服务区是具有极大魔力的地方。很多人来,纯粹就是为了在高速公路上过车瘾。”

上课的车开在路上,他不停地介绍各种建筑特征,让学生用崭新的目光去看那些常年见到的景观。

阶级调和

一撮撮的小树林,培起来的不同坡度和弯度的路堤,在他说来当时都是花了大量心意栽植构建的。有的出于美学或力学的考虑,有的则纯粹是为了帮助防止驾车者打瞌睡。

至于劳伦斯博士尤为钟爱的服务区,这曾是霓虹灯光从锃亮的不锈钢和佛米卡塑胶桌面映照的摩登男女聚会的场所。

服务区华丽餐厅里的服务生当年穿着与天蓝色人造革高凳匹配的蓝色制服,顾客“…既有驾快车,花大钱的大款,也有新近开始享受富足生活的中产阶级和刚刚开上了汽车的工人阶级。”

社会缩影

你可能觉得公路服务区只是个方便一下的地方,实有必要,但并不招人喜爱。不过在他眼中这却是英国社会的缩影。

“这些地方是消费主义、产物、商标,各路人等同建筑、设计聚集融汇的奇特地带。这里一切都在不停地、快速地翻新变更,因此也是观看大众文化和商业文化短周期滋生、消亡的精彩舞台。”

灵感的源泉

作家和哲学家阿兰?德博通(Alain de Botton)也是一位高速公路迷。

“有些最好的念头,就是在路上驾车时来的灵感。公路能让人捕捉到观看人生的新奇角度。”

对于服务区,德博通也同样着迷。现在这些地方早已失去当年的魅力,环境往往破烂颓败,很多人都是带着强忍的心理光顾的,觉得这是噩梦的境地。

赎身之地

他说,这些地方孤独、丑陋,但是又充满情趣。在这样人造、合成的环境里沉浸到孤独的怀抱中,有一种社会通融,能让人如释重负。

“这是沉溺在孤独与悲伤里面的绝妙境地。从这里通过,能感受到冷酷的气氛,但又有赎身的感觉。”

我这篇文本来是带着批评的思维开始写的,但是想到这里,也开始怀念那种境遇了。

(鸿冈 2008年11月13日)

摆欢迎读者网友使用右面表格就本文发表意见闭

读者反馈

我是中国重庆的一名高速公路从业人员。看了这篇文章,对英国的高速公路有了一定的了解。英国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在现在看来仿佛很有文化味儿,就是在以前也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地方。这一点跟重庆本地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很不相同。在我们这里,服务区就是一个纯商业,纯消费的地方。当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为司乘人员提供了方便。感谢作者撰文,让我了解到一些与工作相关的知识!

础诲补尘颈苍补,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