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饭哪来那么多讲究
|
||||||||||||||||||||||||||||||||||||||||||||||||||||||||||
我对斯大林的历史业绩不无成见,但有一个对于他的传说却比较欣赏。
据说二战期间一次盟国首脑开会,丘吉尔请他去英国使馆赴宴。斯大林看着餐桌的摆设对主人说,你这左叁排右叁排的刀叉怎么用?我可不懂资产阶级这一套! 给我讲这故事的人的注解是,贵族出身的英国首相本想让鞋匠家庭出身的斯大林露怯,但斯大林根本没买账,反而一句话掌握了主动,让主人自觉无趣。 撇开这两个历史人物和他们的功过,我觉得吃饭的各种规矩讲究确实不乏咋呼人的成分,把它留给实力人物之间的谈判场合就行了,友人相聚,好像不必太在意。 严肃认真 但是上网搜索一下的话你会发现,很多人对这类规矩毫不含糊。 旅游和留学网站上指点欧美人去中国的注意事项里,或者提示中国人出国不应忽略的事情中都有一大堆吃饭礼节问题。各等博客严词痛斥本国人或外国人在这方面违规操作的也不少。 我随便击开的一个给准备去中国学习的外国人的网站被告知,吃米饭时万万不可把筷子插立在米饭里,因为这如同在坟头插香,是咒人家。 拿筷子敲碗或敲桌,或者让桌上的茶壶嘴对着哪个用餐的人也都犯忌。其他的就不一一罗列了。
哼哼教导 至于吃西餐的规矩,我小时候有所领教。那时在北京,我们一家人总要定期吃一顿西餐,母亲说这是为了学会桌边的礼节,长大了便于处世。 当时学得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吃进去的东西必须闭着嘴咀嚼。 刀叉勺不得跟盘碗相击作响,吃过的骨头和鱼刺要留在盘子里而不要弄到桌面上,也都是印象比较深的规矩。 后来我总结出经验,好像只要整洁安静,就能基本过关。 最具挑战的要求,就是喝汤一定要不作声响用勺子送到嘴边。勺子不能捅到嘴里,也不得吸吮作响,嘴闭上以后才准咽下去,而且这时也万万不可发出咕噜声。 闯东洋 我顺应了这些要求,并逐渐把它化为己有,多年当中好像没有得罪什么人。 不过第一次去日本前夕伙伴告诉我,我有一点必须改正,不然会让他丢脸。 那就是吃面的时候务必记住,把面条嘬到嘴里时一定要发出足够的声响,以示对味道的欣赏。喝汤也一样。 起初这并不容易,但练就出来以后我发现,汤的味道似乎更好。 有人告诉我,这是吸到嘴里的氧气同调料产生化学反应的结果。我担心那只是故意取弄我,不过希望真有这样的道理。不管怎么样 ,现在到了时候总要考虑一起吃饭的是何方来人,尽量适应,让他们舒服。 社会变迁 我在中国的朋友吃面喝汤向来有的出声,有的保持安静,我一直把这当作个人选择,没有以为存在什么礼节问题。
后来想到这也许是过去百十多年中国社会的震荡、革命、变迁,使不同阶层和地域的习惯融汇到了一块,而尚未形成一套新的,公认的进餐准则的缘故。 两年前,英国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从事文艺复兴研究的高级讲师罗伯特?阿佩尔鲍姆(Robert Appelbaum)曾著书推敲欧洲饮食文化的形成。 他把近代早期(即15世纪后期到18世纪后期)欧洲饮食文化的形成同文学、文化的发展交织在一起,揭示了刀叉使用的起源,以及各种饮食礼节和规矩的形成。 不断演变更新 厨师与用餐者的关系,主人与宾客的关系,以及人们口味和礼节的演变,都在他的研究范围内,让人看出这些全是不断演变更新的东西。 至于吃饭的种种规矩、礼节,有些是中下阶层模仿皇室贵族而后逐渐普及开来,其他则是为适应工业社会人与人距离拉近而发展起来的。 不管你买不买他的全套理论,规矩、礼节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变化不断发展更新的,这一点让我挺信服。 这样说来,与其一个劲地死守这样或那样的传统规矩,倒不如想想什么样的吃法让自己和旁人一起坐着舒服,吃着有味就行,该坚守的坚守,该借鉴的借鉴。 对于其他的,我希望自己有勇气说:“我知道有这样的讲究,但是 ……” 阿佩尔鲍姆的书名借用了莎士比亚《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里面两个人物的名字,叫做《艾古契克的牛肉和培尔契打的嗝,以及其他烹调插话》(Aguecheek’s Beef, Belch’s Hiccup, and Other Gastronomic Interjections)。 (鸿冈 2009年1月29日) 摆欢迎读者网友使用右面表格就本文发表意见闭
读者反馈
喝汤这一段令人忍俊不禁 未署名读者 好雷人啊一定要好好学习 Lly, 中国 吃面喝汤,事关重大,我等中华儿女务必加紧练习,力争与世界准确接轨,分毫不差,切不可重蹈日本之覆辙。 未署名读者 日本在几十年前就'接轨'了吧,怎么现在吃面喝汤依然如此不够层次,定是某个专栏作家当年未曾与以'更多启示',误导了日本国民,本人在此建议官方即刻追查,严惩不怠 未署名读者 什么是'更高层次的人类文明'? 面条的吃法跟这它有什么关系? 怎样吃才能达到这个层次? 正在接轨的中国人民切盼答复!!! 未署名读者 吃饱了饭的专栏作家写文章给吃饱了饭没事干的读者,愿打愿挨的事 未署名读者 那句英文可否翻译成'规矩立人. 人立规矩'? 未署名读者 有的读者是给个棒槌就认真,一篇文化专栏里的文章就能把中国误导了吗? 未署名读者 我喜欢你的观点,不唯书。 贰濒颈锄补产别迟丑,中国 Manners maketh man. Man makes manners. 未署名读者 要不麦当劳怎么会遍地开花呢,因为吃起来放松,而且没汤也没面条.不过话说回来,体重也跟着见长 未署名读者 纯属吃饱了没事干。 础濒别虫,英国 当年我们全班同学都更偏爱老师的哼哼教导,而不喜欢他的谆谆教导,看来你跟我们的喜好相同 未署名读者 不知道作者为什么写这样的话:“不管你买不买他的全套理论??” 汉语里似乎没有这样的表达方法,“买”不等于“买账”。 未署名读者 我希望作曲家能够写一些就餐进行曲,里面不断掺杂一些咂嘴声,喝汤或吃面的吸吮声,打嗝声等等,主人把曲子一放,宾客们就可以在音乐的掩护下用自己的方式吃饭了。 未署名读者 我在大学的餐厅里从来不买面条,因为要按规矩吃,太累;不按规矩吃,又怕招人指指点点,这时候我的勇气就是出不来。 未署名读者 国宴上的食品一定很贵,所以要摆出一幅吓人的架势,让来宾觉得有很多规矩,使得他们神经紧张,进而吃得就少了,国家也就节省开支了。 未署名读者 看来喝汤真是个技术活。 未署名读者 好象还有一条,就是要用手指把嘴里的鱼刺之类的东西拣出来,而不要直接往桌上吐。 未署名读者 我可没少受这方面的哼哼教诲,胆战心惊地上了英国家庭的饭桌,左手右手上唇下唇全不听使唤,一顿饭下来,没吃着什么,最后还来个辫耻诲诲颈苍驳,比牛黄解毒还难吃,回家赶紧来包方便面。 未署名读者 我看就是‘到了庙里随和尚’,文一点的说法就是‘入乡随俗’ 未署名读者 '人是食物的过道’(哪个名人说的,待查),这些规矩就好比进入过道之前的入场式,含糊不得。 未署名读者 看了你最近的几篇文章挺有意思的。不知道你的背景,你有多大,而且看你不想一个中国人。所以最好有一个你的背景介绍,这样我们也知道你的介绍有多专业了。 闯补肠办,未注明所在地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亲眼所见很多移民的吃相让英国人觉得无比尴尬,以至于产生轻视之感,就餐礼仪说穿了,显示着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类文明。俗话说,没规矩,不成方圆,中国正在与世界接轨,这也是接轨的内容之一。大象传媒给你说话的权利,希望你的文章能给中国人更多启示,而不是误导,记住, 专栏作者的话时有分量的, 尤其是你在英国这么年! 未署名读者,英国 我也喜欢日本那种大口喝汤,大声吃面的饮食文化,真是过瘾啊! 颁丑别苍,未注明所在地 |
叠叠颁以外链接
非本网站内容叠叠颁概不负责
最新内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