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传媒

    
 
最后更新时间: 2009年2月23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2:42更新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坐上飞机有什么好说
 

 
 
坐飞机
现在不少航线长途飞行都喜欢把窗户上的遮阳板放下来,似是让人休息好,但外边的风光实在是充满灵性的享受。
你若独自出远门坐上火车或飞机,是喜欢和旁边座位上的人寒暄聊天,还是追求安宁,一声不响?我虽活了一把岁数,仍没有一个固定方针。

入座时出于礼节,当然应该点头微笑,说声你好,可再往下就进入雷区了。

出发前我总把几小时或十几小时乃至更长的旅途想成是读读写写的大好时机。

我虽读书不快,但总要带上两叁本,以便根据心境的漂游而随机应变。笔记本和电脑也尽量都带在身边,捕捉瞬间的灵感,或者完成拖欠的任务。

矛盾心理

这一切若碰上身边有位话多的人跟你纠缠,就会损失惨重,所以我不愿轻易提供机会让他或她打开话匣子。

反过来我却又觉得,活在世界上的人应该彼此了解,而且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历,该能讲出有趣的故事,讲出来既给人增添乐趣又让人增长知识。

如果碰上兴趣投合的人,讲讲自己的情趣逸事也无碍,这终究是我们消化人生的途径。

因此我总是带着几分恐惧和几分向往的矛盾心理打量旁边座位上的乘客。

文化背景

想必不少人都有类似心理,但具体反应肯定也受到文化背景和年龄段的影响。

硬卧车厢
我在中国坐火车结识过一些很有趣的人,在流动的空间与远方的生人交流是一种既丰富知识又没有负担的交流。

在我的个人经验中英国人内向的,话少的好像多一些,中国人外向的,愿意交谈的多一些,不过差别不大,两国之内也都有地域之差,有善谈文化区域和不善谈文化区域。

事隔不少年,我还是把在意大利火车上的一次经验当作把交流推向极限的制高点。

当时从威尼斯去罗马,我和刚结婚的两口子对面而坐,结果很快发现实在没有必要继续把书拿在手里,因为根本不可能有时间看。

语无伦次

那时我已经在意大利转了不少地方,知道陌生人之间兴高采烈的交谈实在不算什么特别。但这两口子一句英文也不会,我又不懂意大利语,却居然整整聊了五个小时,而且有的话题让我至今想来还是有些不可思议。

全凭我带的一本小字典我们把世界所有的问题都谈到了。最清楚记在脑中的是谈世界人口问题。我通过字典里查来的单词,再借助手势问他们准备生几个孩子,得到的答复我却理解为说是世界人口太多,无需他们再做贡献。

相关的单词是迟谤辞辫辫颈(太),尘辞濒迟颈(多)和产补尘产颈苍颈(婴儿),不过怎样把它们按照符合语法规则的方法结合,我至今心里没谱,而且坚信虽然我们沟通愉快,但旁人听了肯定觉得语无伦次,我们彼此的理解也怕是谬误百出。

理智交流

近几年往返中国的旅途中,倒常有一些比较理智的交流。有一次一个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 universitet)研究人体如何吸收酒精的中国生理化学家给我讲了她的研究,让我知道了为什么有的人喝酒脸红,有的人则不脸红。

虽然细节已经模糊,但是她说喝红了脸有害身体却记在心中。好在我也记得她说,如果慢慢用小量锻炼,花几个月时间逐渐增多,不少脸红者能慢慢让身体适应,和她一样达到至少喝一杯不至于变色的水平。

机舱里的乘客
距离近,又不易走开,许多人似乎觉得少说话保险。

还有一次从中国回来,和一位去中国谈集装箱买卖的英国商人坐到了一块。

他详细地讲了集装箱的技术要求和制作工艺,以及过去十来年集装箱的生产制造怎样转移到了中国。他还给我分析了当时集装箱生产过剩问题的来龙去脉。

代沟

最近一次去中国我跟伙伴同往,但到机场晚了点,只好分开来坐。我旁边位子上是个学生,一路带着耳机听自己的惭笔3。

他陶醉在自己隔绝的世界里,起初让我觉得可能是个性格略微古怪的网络青年,不习惯与真人交往。我照此把他归类为模范乘客,让我可以不受干扰地看自己的书,打自己的字。

然而后来我略有惆怅地发现,虽然对我或乘务员他都不屑一顾,但与前面一排的两个同辈他却很乐意摘掉耳机逗乐说几句。

我觉得有点像照镜子 - 我十几岁的时候莫非没有这样的时候?于是陷入思维。

虽然没说话沟通,结果还是激发了一些思绪。就此说来,跟前面讲的那次与意大利人的五小时交谈比起来,效果未必差吧 ……

(鸿冈 2009年2月23日)

摆欢迎读者网友使用右面表格就本文发表意见闭

读者反馈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从有时是很奇妙的,我与我的老朋友是在医院的牙科认识的,他是牙医,给我治牙,我说话的机会自然是有限了,兴好我不属话多的人,他要专心钻牙,也不便多说.可是从有限的交谈中我们感觉到某种亲切的东西,后来就成了好朋友,二十年里各自住在不同的国家,却总能聊得来,该算是海外存知己吧.

未署名读者

意大利人喜欢大家庭,我估计那对夫妇的意思是‘生七八个孩子就够了,不想生太多’

未署名读者

我怎么没看出西方逻辑?

未署名读者

据说喝酒脸红是因为缺少一种使酒精完全代谢的酶,代谢中间产物使毛细血管扩张,造成皮肤发红

未署名读者

语言不通的人之间的交流其实很美好,因为双方都尽力使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同时还努力去理解对方的意思,而不是压倒对方。不过五个小时下来,一定很累。

未署名读者

我们的学生里可能有些网络青年,他们很守规矩,从不扎堆喧闹,可是师生谈话时有点费劲。

未署名读者

细致、全面,虽然用中文写,但出自西方人的逻辑

未署名读者

我有一个英国朋友,年近不惑,依然单身,他非常好静,只喜欢古典乐器之声,不能忍受太多的谈话声音,我曾建议他找个聋哑人做女朋友

未署名读者

我有时看到慈眉善目的老先生的耳朵眼里长有毛发,就猜测他们可能有位喋喋不休的夫人,老先生一生受到夫人的照料,不忍心直接喝令她住嘴,于是就‘进化’出这种自然的抵御机制。

未署名读者

 
 

地址
国家
电邮地址
电话*
* 任意选择
你的意见
 
  
 
鸿冈 摆存档闭《文化鸿沟》
推敲东西文化之间以及英国社会内部的差异
 
 
最新内容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 | | | | | | | | | | | | | |
 


^^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