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4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8:33更新
大象传媒中国网 腾龙
《腾龙说事》——生动的故事,有趣的人物,大事小事英国事,腾龙为您娓娓道来
中国有句老话,没有金刚钻,不揽这瓷器活。探讨英国中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归根结底要看看数学老师们的水平。换句话说,要想学生们“成器”,老师们先得是“金刚钻”。
朋友的儿子去年考上了中国一所一流大学的数学系,却觉得名不符实,失望之下,决定到英国上大学。英国一所一流大学的预科(贵辞耻苍诲补迟颈辞苍)录取条件,除了通常的雅斯(滨贰尝罢厂)成绩外,还要进行专业课的测试。
报考数学系的学生要求做一套数学卷子和一套物理卷子,每套卷子限时一小时。
大学预科测试题也就中国刚上高中的水平吧
我问朋友的孩子,测试题做下来感觉如何,他说,以前没见过用英语出的题,主要时间都花在查字典上了,命题搞清楚后,解题很轻松,因为考察的内容大都是他们刚上高中时就学过的。
朋友孩子的经历让我想起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去年曾搞的一次“悬赏解题”活动。学会悬赏500英镑,任何人能够正确的做出中国高考卷子中的一道数学考题,都可以参加抽奖。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此举是为了突显英国理科大学生数学底子的薄弱。它说,许多学生自GCSE(大致相当于初中汇考)后,就知难而退,避开数学而选择其它较容易的学科。结果是,英国许多大学不得不为理科的大学生补习数学(remedial maths courses)。
一半的小学预备教师面对基本的算术题抓耳挠腮
大学生的数学底子薄,可以追溯到小学的基础教育。这就要说说“解惑授道”的小学老师的算术水平。我们还是拿一套考试卷子说事儿。
自2001年以来,立志当老师的学生都必须通过算术、语文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测试(the basic skill tests on numeracy, literacy and ICT)。测试不限次数,直到通过为止。以算术为例,数字显示,56% 的预备老师都需要多次参加测试方能通过。
你可能会说,那恐怕是试题有相当的难度。算术测试包括12道心算题(不许借助计算器),我这里不妨随手举出四道题,请看右侧方框:
我当年参加中国的高考,数学考了11分,自认数学细胞为零,但做这样的数学题,10 个手指头掰过来就基本解决问题了。难怪在英国议会下院质询时得到这组统计数字的反对党自民党教育事物发言人劳斯(David Laws)惊呼,现行的预备教师基本专业知识的标准太低了,下一代教师的质量令人堪忧。
劳斯说,眼下的金融危机倒是个网罗人才的机会:“随着经济的不景气,出现了一个真正的机会,吸引更多的优等大学毕业生加入教师行列,政府应该把它作为当务之急。”
重金诱惑与严重缺口
这话倒是让劳斯说着了,实际上,无论是具体的学校还是政府的政策制定者,都在使出各种招数(颈苍肠别苍迟颈惫别蝉)吸引数学老师。
萨福克郡的一所排名很高的中学,埃德华六世国王中学(
King Edward VI Upper School, Suffolk)刊出的一则招聘启事曾成为新闻。学校要招聘一名数学老师,许诺除了三万英镑的年薪外,另付3,000英镑现金作为“见面礼”(golden hello)。
工会批评此举分化教师,打击其他教师的积极性。但学校校长巴顿(Geoff Barton)辩解说:“每个孩子都需要学数学,那就需要数学老师。学校之间抢数学老师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是在几次刊登招聘启事无果后才提出给见面礼的。”
学校刊出招聘广告与Lehhman Brothers 银行宣布倒闭碰巧在同一周。政府教育主管也在考虑采取特别措施,鼓励金融城里的“下岗”银行家改行当老师。
但是,即便金融城里丢了饭碗的才子们愿意“屈尊”到学校当数学教师,也不是扔下股票就能拿起教鞭的。倒腾数字的人和数学老师毕竟不是一回事。
中小学重金招聘数学教师的背后,是全国性的数学老师荒。以刚过去的2008年为例,《教育数据调查》(Education Data Survey)的统计显示,培训成为数学教师的人数在2,000名左右,但截止去年最后一个季度,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公立学校的数学老师的空缺有1,650名左右。新培训合格的数学老师,除去被各个私立学校招聘走的,因各种原因没有做教师的,数学老师的供求缺口是很显然的。
找回“失去的一代”,先要找够“金刚钻”
英国首相布朗亲自委托“数学教育政府顾问委员会”(Government’s Advisory Committee on Mathematics Education)主席威廉姆斯爵士(Sir Peter Williams)对英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一项全面评估显示,与数学老师的“量”相比,提高数学老师的“质”更是当务之急。
威廉姆斯爵士的报告说,在一万名接受培训的小学预备教师中,具有理科本科学位者只有227名。在他走访的30所小学中,只有一位数学老师具有数学专业大学本科学位。
威廉姆斯爵士提出了一系列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质量的建议,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舍得花钱培训专职数学教师。威廉姆斯爵士估计,实施他的建议,每年的花费接近两千万英镑。
政府表示接纳威廉姆斯爵士的建议,计划用十年的时间,耗资一亿八千七百万英镑,确保实现每一所小学里都有一位专职数学教师。
当然,这个表示是在经济形势恶化之前作出的。经济衰退会持续多久,政府是否仍愿意或有能力拿出这笔钱,谁也无法预测。不过,要是对花这笔值不值有怀疑的话,威廉姆斯爵士的话倒是一锤定音:“这样的培训应该被视为是对英国未来的投资,而不是花销。”
(腾龙 2009年3月17日于伦敦)
摆欢迎读者网友使用右面表格就本文发表意见闭
看了英国教育的现状,倒是真的感觉中国的应试教育,强迫性教育还是有很多的好处。人的天性中就有懒惰的成分,面对教育,没有压力孩子们就很难战胜内心的懒惰。吃过苦的孩子,能够适应更为艰苦的环境。受过中国式教育压迫的孩子,面对智力竞争的时候,才能显出聪明跟才智。西方过于强调放飞孩子们的天性;反过来看,也是放纵了孩子们的懒散,增加了他们的惰性。看来事情都有两面性。中国开始发展了,我们更加觉得不必照搬西方的东西。我们中国的教育体制也有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未署名读者
不是英国学生“不识数”,追本溯源是教师的问题。教师的培训计划倒是个明知(智)之举。
未署名读者
当教师最重要的条件是要有师德,要有奉献精神,在中国我认识一个中学数学教师,他对学生作业中即使很普遍的错误,也不在班上讲,而是一个一个的进行辅导。他在给学生讲解错题时,总是把学生做错的这道题分解成几个相关小题让学生做,从中发现问题所在。他认为虽然有许多学生在这道题上出错,但每个人出错的原因却不尽相同。他教的班是一个普通班,但数学成绩在全校却名列前茅。绝大部分孩子的数学才能是要靠老师开发的。可惜这样的老师太少了。
未署名读者
钱真是好东西,花到哪儿哪好。只要舍得投资,何愁建立不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未署名读者
在中国我们把教师比作“园丁”,这个比喻很恰当,没有好的“园丁”,小苗怎能茁壮成长。
未署名读者
教师这个职业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不是什么银行家都能屈尊改行当中学数学教师的,陈景润可是有名的数学家,当年不是也被“请”出了数学教师队伍了吗?更何况银行家。
未署名读者
数学教师的“量”再多,没有“质”也是枉然,别忘了,“名师”才能出“高徒”。
未署名读者
倒腾数字的人和数学老师毕竟不是一回事,这话我赞同,但不是从教数学的业务能力的角度,而是从做人的角度。中国人对教师的要求不仅要能“解惑”,而且要“授道”,讲究的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开银行玩股票的人是否适合当老师,我看要打个问号。
未署名读者
太正常了,英国人数学白痴满街都是
未署名读者
你的数学也太差了,难怪总要掰手指头
未署名读者
我的一个朋友随公司到你们英国工作,去年把孩子也接去了。她说,她孩子上的小学里一个老师什么都教,即教英文读写,美术手工,也教算术,电脑,没有专门的算术老师,当时听了觉得不可思议。读了腾龙的文章,才知道这是英国特色。
未署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