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东西方的同志电影
|
||||||||||||||||||||||||||||||||||||||||||||||||||||||||||
一年一度的伦敦同性恋电影节又到来了,前两天我在泰晤士河南岸的国家电影院看了其中几部来自法国、韩国、冰岛、丹麦和英国本土的片子,拍的都颇有创意。
唯一的遗憾,是参展的两百多部片子当中没有一部中国的。 这不是说中国没人拍。上次去北京,导演朋友崔子恩刚送了我一张他的新作《志同志》的光碟。 前些天他来信请我把这个碟子借给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College)电影电视学教授裴开瑞(Prof Chris Berry),我便趁机把对同志电影,包括对中国影片有所研究的教授邀请来做了下面这段采访。 你怎样定义同性恋或曰同志电影:是题材,角度,拍制人的性取向…? 有的人以为同性恋电影指的是色情电影。我想色情片也应该包括在内,不过其实各种类型的电影,纪录片、动画片、故事片等等,只要里面涉及男女同性恋或“同志”/“酷儿”的题材,大概就应该包括。 至于拍制人是否必须是公开标榜自己就是同性恋者的人,我觉得没必要。异性恋导演拍这类题材我想也能算同志电影。 那么以前的任何电影里只要有同性恋人物或情节,也都算吗? 不。同性恋必须是贯串电影的中心内容才算同志电影,如果只是片中有个次要人物或次要情节,那不算。 但是我想强调一点,就是这种影片并非一定要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展现同志生活。
譬如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1922 -1975)的电影,很多人都觉得对同性恋的态度是负面、消极的。 还有法斯宾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1945 - 1982),他整个人生观都非常暗淡,对同志人群也不例外。 比如《13个月的一年》(In a Year of 13 Months),主人公后来自杀了,这算不上正面表现,不过无疑是一部同志电影。 这次电影节上不见中国片子,你对这方面的情况比较熟悉吧? 中国同性恋题材的地上电影确实不多。但限度放宽一点,把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等地的电影也包括在内,情况就不同了。 1970年代之后,欧美同性恋政治和文化的发展状况很快就在那些地方广为人知,男女同性恋者也开始出现在那些地方的电影里,即便往往只是作为次要人物或者逗乐的人物。 中国大陆情况不一样。由于媒体的回避,进入90年代以前可以说电影里基本上看不到任何与同性恋碰上边的形象或内容。 90年代初,陈凯歌拍了《霸王别姬》。不过若是自我标榜为同性恋的导演做这种题材的片子,那恐怕还是无法获准在中国境内发行。譬如像崔子恩这样的作家和导演拍片,就不可能在主流渠道发行。 不过这也该和他的艺术形式有关吧?你认为他电影的特色在哪里? 看过崔子恩电影的人都知道他的片子投资很有限,他又非常反对预先排演,喜欢让演员一次出场就把整个镜头场面拍下来。 这样做让人感到他的作品比较奇特。他并不追求情节的逻辑性,也不特别追求现实主义,而注重寓意,确实有独特的风格。
那么主要观众是谁? 本来主要应该是喜欢实验电影的人,和喜欢虚构作品的人。 但是因为只有他一个人在做这种片子,所以他实际上有很大一批热心观众。我有时候实在怀疑他们对这些片子作何理解。 不过中国终究有很多男女同性恋者因为其他选择有限,也会要看他的片子,即便这些片子本来不完全属于他们的口味。 你刚才提到香港、台湾等地的同志电影更进入主流… 对,而且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譬如台湾的感情片《蓝色大门》和《17岁的天空》等等。 这些片子模式都非常大众化,有的是充满诗意的爱情故事,或者是喜剧片,而且有电视剧名角出演,所以市场也有保障。 你觉得这些电影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这些电影对中国同性恋文化、同志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这特别是通过盗版的顿痴顿,痴颁顿或者网上下载的片子。 在主流文化仍然找不到太多这方面题材的时候,中国有同性恋或同志认同的人会非常留意世界其他地方的情况,在网上的讨论也异常热烈,不论是议论分析《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还是其他这类片子。 这些讨论有时非常激烈,而且往往很有深度,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电影在同志文化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话说回来,在西方恰恰也正是这样。 (鸿冈 2009年4月2日) 摆欢迎读者网友使用右面表格就本文发表意见闭
读者反馈
在中国有许多许多人不能接受同性恋这样的事实,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对外开放了,但根深蒂固的还是中国人的那种传统!在中国,同性恋似乎是一种罪过,有个教授说过:你做不到的就不一定是错的!爱,不分年龄,国界,人种,身高,同样我们要相信,爱不分性别! 未署名,中国 兰州 几年前看过一个文献片,片中几个年老的修女回忆当年自己同性恋的起始,其中一个谈到她看见别的修女这样做了,她也就跟着‘照此办理’了,修道院的环境使她们这样的人别无选择。 未署名读者 由于妇女受歧视的历史原因,所以后来有了妇女解放运动妇女节以及女权主义等等宏大的举措,用以纠正对‘半个人类’的偏见;现在社会对同志们的偏见也要纠正一下,但毕竟不比‘半个人类’的规模。其实同志现象应该与传统的婚丧嫁娶独身主义等等一样对待,同志文化也应自然地出现在各类主流文化当中,那样也许更容易被理解被接受,从而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未署名读者 我同意教授对于同性恋文化的某些观点,拍制同性恋题材电影的人并不一定本人是同性恋。我是高年级学生,正在写本科论文,题目是女同性恋文学。不过我不是同性恋。我觉得很多中国人即便没有公开表露,还是不能接受同性恋。政府对同性恋文化态度不开放,有关同性恋的和书籍遭到扼杀。就我个人看来这可说是文化的狭隘,希望政府开放一些,多关注同性恋群体的身心状况。(英文原文:I agree with some of the points the professor says about the gay culture, the one who shot the movie about the gay theme doesn't mean that he/she is a gay. I am a senior student and recently I am writing my B.A.thesis paper which is about the lesbian literature. But I am not a lesbian.I find that many chinese cannot accept gay or lesbian though they may not reject them in public. The government don't show an open attitude towards the homosexual culture. The movies or books about homosexual culture will be murdered. Personally,this is kinda narrow culture. I hope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open-minded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homosexual community. ) Jan,中国 兰州 文明发展至今,同性恋这回事应当象许多其他生理及心理现象一样受到公正的对待。我不是同性恋,也不把一个人的性取向看得很重,人品和才华是最重要的。有空没准去看看这几部电影。 未署名读者 我很想了解同性恋者性取向的形成机理,基因的说法有点牵强,因为同卵双生的两个人(长得一样的双胞胎)可以一个是同性恋,而另一个是异性恋。 未署名读者 这位裴教授的笑容里透出一些紧张,是不是因为后面有辆警车... 未署名读者 凡对世界和平与环境保护无害的社会现象均应受到尊重 未署名读者 对有些人来说,人的关键在于灵魂,而灵魂没有性别差异。(英文原文:For some people, it's the soul of a person that really matters, and the souls don't have genders) 未署名读者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主流与非主流, 同性恋大概算是一种非主流的性取向吧, 文明社会不应对此侧目而视. 只是处于主流性取向范围内的男女们的选择余地更加狭小罢了. 未署名读者 |
叠叠颁以外链接
非本网站内容叠叠颁概不负责
最新内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