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钱游戏
|
||||||||||||||||||||||||||||||||||||||||||||||||||||||||||
文化革命年代我无意之中也许帮助腐蚀了一批岁数比我略大的红卫兵,为此可能要为眼下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承担一点责任。
当时我和两个哥哥背着父母,从正要离开北京的一家英国朋友手里弄来一套“大富翁”(惭辞苍辞辫辞濒测,中文也叫“地产大亨”)游戏,和同学们一起玩。 虽然不久之后便被母亲发现,作为资本主义流毒没收并销毁,但是棋盘设计的细节,以及每张地契上的内容我们这时早已铭记心中,自己很快便绘制了一套,而且添加了中文。 打破常规 “复课闹革命”之后,哥哥把这个游戏带到学校,发现一些昔日的红卫兵玩起来非常投入,也颇有创新。游戏规则原本没有的让利或高利借贷、合伙经营、在他人地盘上投资修房建馆,分享红利等都应运而生。 按照常规玩法,两叁个小时就可打发一盘。但这种游戏经过“老兵”们的加工,有时能持续一两天,往往还没等勾心斗角的各方分出输赢,原本资金雄厚的银行就早已招架不住,分文不剩,宣告破产。 还想继续玩,怎么办?棋友中的“大款”可以用手中的货币,或别人签名做抵押的借条转借给银行(当然收利息),也可以别出心裁,炮制其他高招来维持银行的存在,延续自己的红运,以及操控世局的感觉所制造的亢奋。
如出一辙 眼看这段日子不少人间银行(而非游戏银行)的处境,难免让我回忆当初。 而过去十多年银行家们想出来的生财高招,其实跟我们那时侯棋盘边的运作原理也好像非常相似。 但我原来没有捉摸清楚的是,这些银行家们兴许也觉得自己不过是在做游戏。 《傻爱成金》 现在,手里拿到伦敦《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的吉莲?邰蒂(Gillian Tett)刚刚出版的《傻爱成金》(Fool’s Gold),受到很大启示。 邰蒂在书中追溯了目前这场危机的起源,认为近些年银行家发明出来的种种让凡人,甚至不少业内人也不甚明白的金融工具起了巨大作用。
她说,开发运作妙招其实古来有之,因为自从钱发明出来,就有人不断推敲如何使用越来越复杂的办法让钱流通。 这样做的目的,恰恰就是为了保证只有很少的人能明白钱是怎样运作的。 人类学家的视角 邰蒂做金融记者之前是研究人类学的,擅长观察人的行为,分析人的目的,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她把这用来透视财经运作,比单纯经济学的视角显得更加全面。 邰蒂通过对摩根银行(JP Morgan)一伙异常精明的年轻人的观察,阐述了许多金融工具的发明过程。 在这之中,她发现固然不无极端贪婪之辈,不过也有不少人主要就是专注于他们的行业。 同科学家做发明的时候一样,他们可能根本没有预料到自己的发明可能造成恶果,反而以为是克服危机的手段。 抄袭滥用 邰蒂说,这些人中有不少非常年轻,工作压力又很大,他们的处境就如同关在与世隔绝的地仓里面做研究,手中拿着试管,弄出这样那样自己以为很了不起的推动资金运转的妙诀,但全然不知外面世界的事情。
在她说来,这些埋头苦干,动机可能完全善意的发明家往往根本没有留意外人过来抄袭他们的发明,拿去做各种不可告人的事情。 有人批评邰蒂说她为恶人辩解开脱,认为就是需要揪出那些为当今金融危机负责的人。 但是她的回应是,真正需要解决的是制度问题。 缺乏透明度,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才是问题所在,而以为揪出几只黑手,把几个贪婪的银行家关入监狱就行了,其实解决不了问题。 不过邰蒂说她也不反对监禁犯法的肇事者。 想必到那时候,监狱里的“大富翁”棋赛水平应该会有划时代的提高。 (鸿冈 2009年4月30日) 摆欢迎读者网友使用右面表格就本文发表意见闭
读者反馈
很好 zhangguangjuan,中国 安徽 很会分析比较. 未署名读者 亢奋的玩主一发挥,游戏就变味了,这时候大家干脆不玩了,可是经济危机的问题没那么容易解决. 未署名读者 分析得有道理,许多事情最初的设想及规则是正当合理的,但后来被急功近利的人泛滥开来,小则毁了一盘游戏的情趣,大则造成经济危机 未署名读者 去年就看出有的银行运作不太对头 - 走进去感觉象是进了热闹的商店,前台后台猛拉买卖,推销他们的‘新产物’(new products),当时就觉得奇怪:银行怎么会有‘产物’? 未署名读者 玩过这个游戏,有的人很会运作,会搅局... 未署名读者 俗不可耐 未署名读者 |
最新内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