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人的洞穴生活
|
||||||||||||||||||||||||||||||||||||||||||||||||||||||||||
两周前,一个自己挖了个地窖在里面生活了16年的英国人被法官勒令马上搬出,另找住所,原因是他的地窖只有一个门,万一失火没有第二条逃生之路。
名叫西莱尔?普尔布里克(Hilaire Purbrick)的这位老兄不服气。他就是喜欢自己的住所,说这项裁决迫害了他,剥夺了他的生活自由,因而要上诉欧洲人权法庭。 你也许觉得他有毛病,但我的直觉反应是同情普尔布里克先生。 神秘感 除了尊重他的个人选择之外,这里也有地窖和洞穴给人的神秘感。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到家住那栋楼的防空洞里去探险,上学后也帮助挖过菜窖,当时很羡慕整个冬天住在菜窖里负责看白菜的老师傅。 六十年代的抗战影片《地道战》拍出来之后到北京郊区电影摄制地焦庄户郊游钻进地道就更精彩了,而那个年代反复唱的《延安窑洞的灯火》可能也有过某种潜移默化作用,让我觉得住在这种地方不仅神秘而且高尚。 对我这种钻洞心理,弗洛伊德的门徒大概能分析出什么深藏的心理情结。 中国的窑洞 其实 ,普尔布里克先生在海滨城市布莱顿(Brighton)自己菜地一角挖出来的地窖居室长宽不过两米多一点,让人看不出为何需要再开一个防火通道。兴许这件事背后还有故事,但这就留给人权法庭去审理吧。 和他的地窖相比,中国黄土高原山边的窑洞宽敞多了。我多年前曾经住过一两个晚上,回想起来那总得有叁、四米宽,七、八米深,除了土炕,再摆上桌椅橱柜也都有地方,窑洞里面也能跟邻洞打通。 住户说,窑洞里面冬暖夏凉,他们挺喜欢。我虽然怀疑自己看到的是“涉外窑洞”,其他的窑洞条件多半要简陋一些,但还是觉得住在这样的地方有迷人之处。
最近一条报道说,中国仍有2,000万人住在窑洞里。 据说虽然有的人是条件所迫,没有其他选择,但文章引述的一位西安建筑师说,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老一代确实觉得住窑洞比住房子舒服。 报道还说如今修个漂亮点的窑洞,比建一栋房子还要贵。 现代环保住宅 刚刚看的一部电视片展现了老派一点的人也许会觉得乏味,但追求现代生活的人却应该喜欢上的地下居室。 生活在英格兰北方景色宜人的湖区一对年轻夫妇前几年花了23,000英镑买下了一个废弃的采石场,之后请设计师设计了一栋居住面积157平米的上下两层的半地下住宅,大概可以算是个现代窑洞,还有一个附加的工作室和车库。 菲尔?雷迪(Phil Reddy)和妻子海伦?古尔德(Helen Gould)一方面迷恋这里的风光,同时希望能够生活得既舒适又环保,还要尽力维护自然景观,减少占用绿地。 他们为此掘开地下和周围的砂岩和泥土,用水泥和各种防水绝缘性能良好的现代建材造好房子的框架,然后再把房子填埋起来,外面只看到倾斜45度的玻璃墙。 其他效益 雷迪夫妇的房子整个工程花了大约25万英镑。 现在他们冬天只需少量的加温能维持舒适环境,到了叁五月间便无需取暖而能维持18度到20度的舒适恒温。
修建这座现代地下居室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保障良好的空气循环和充足的采光。 他们为此安装了装有热交换器的通风装置,让输出的温暖空气和输入的冷空气温度有高效率的互换。 另外,每一个从顶部传送阳光的导光管效能在阳光明媚时据说能抵上500瓦的灯泡。 诱惑力哪里去了? 除此之外,他们还能罗列房子的一大堆好处。这包括隔音效果好,没有电磁污染,风雨也都无需担忧,等等。 按理说看了这样的影片应该让我动心,即能满足幼年时对神秘居所的向往,而又不必像当年北京看菜窖的师傅那般艰苦。 但是我发现,地下的神秘虽然在幼年有诱惑力,现在它好象并不能再让我动心了。不知你会否也有同感? (鸿冈 2009年6月29日) 摆欢迎读者网友使用右面表格就本文发表意见闭
读者反馈
一块有洞穴的菜地,一辆宽敞舒适的caravan, 全齐了 未署名读者 人类居所需要考虑的几大问题之一是如何排污,普尔布里克先生的洞穴在自家的菜地里,爬出来一转身就解决了,菜地也无需另外再施肥 ...整个儿一个微小的绿色循环,应该提倡 未署名读者 大家都来挖洞居住,房价就更下跌了,不好不好 未署名读者 钻洞心理可能与你遭围观有联系,常听人形容在难堪窘迫时‘恨不得脚下有个地洞钻进去’ 未署名读者 人要‘接地气’,住在半空中(高楼)总是非自然的 未署名读者 i'm a mole, i live in a hole ... 未署名读者 |
叠叠颁以外链接
非本网站内容叠叠颁概不负责
最新内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