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传媒

http://www.bbcchina.com.cn

2006年6月20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7:01更新

伊恩·霍尔
前私立学校学生

评述:私校的魔力

英国的新闻界和法律界的大多名人都有私校教育背景。但私校教育背景有何魔力,让你能跻身精英阶层呢?

英国精英中有私校教育背景的人不少,球星法兰克?兰帕德、首相布莱尔、保守党领袖卡梅伦都有。

调查显示,英国半数以上的大牌记者都有私校教育背景,大多数人对此也不以为奇,因为这类学校使得它们的学生成为生活中的精英。

一些专业没有特殊入门障碍限制,在这类职业中考试成绩基本无关紧要、而性格和爱好更为关键。恐怕不是在学校取得考试高分,让上述记者中大多数人成为佼佼者。

更有可能的原因,在很多情况下,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原因使得上私校、再加上相当的运作,使得这些个人脱颖而出。

私校教育

乍一看,私校教育好处多多,比如:一流的教学设施、小规模的班级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实际上,精英阶层灌输的自信和人际网络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可以确保私校学生的父母在付出高额学费后回报丰厚,这一投资的收获期远远超过他们的孩子年满18岁离校的年限。

在大学里,上过寄宿学校的学生和没上过的很容易区别,他们在另一所学校里的第一个晚上很少会想家,而且早已更老成。

在一流学校里出来的个人很快“人以群分”:他们口音一致、兴趣爱好相近、衣着打扮口味相同、人生志向相似。这是允许让他们今后出人头地的无形资产。

同时,足够的钱保证他们得以参加至关重要的各类酒会(在他们走上社会后,把这称为“交际”),而不用担心囊中羞涩。当国立学校的大学生早已上床后,前私校的大学生还可以继续狂欢。

在大学里的结交之后,不出意外,当私校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后,他们侃谈的“软性技能”就可以让他们可以得到好工作机会。

社会等级

独立学校理事会(Independent Schools Council, ISC)代表着1千3百所独立学校,它的发言人对私校制造出种种“人造性格”的说法不以为然。

他说:“我有点不明白你的这种逻辑,不可能说:这些就是私校出来的类型”。

从某种角度上说,他也是对的。很多从私校出来的学生表现平平,让他们的父母后悔。同样,“私校类型的”学生常常来自更传统的老学校,而不是很多新的独立学校。

但滨厂颁的发言人也承认:“私立教育灌输来自面对挑战的一种自信。独立学校有很高的标准,促使学生力争上游,这也影响这些学生的一生。”

但滨厂颁的发言人争辩说,性格不完全在学校培养出来,家庭背景和大学也会影响个人的人生观。

左翼的歌手布拉格(Billy Bragg)曾经唱道:“在私校和酒吧里,不列颠之战还在继续”。这是他1986年写成的歌,批评撒切尔时代英国社会等级分明。但今天这支歌仍没有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