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1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5:54更新
全英学联《英伦学人》总编 曾飚
全英学生学者联谊会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是为留英中国学生搭建回国发展的平台。8月26日,一个13人留英博士团开始在浙江考察访问。全英学联《英伦学人》的总编曾飚为此作了全程报道。--编者
在去张江之前,我们在萧山经济开发区作了一天逗留。这一趟浙江行,从南到北,日程安排得非常紧。萧山站,安排了一天的时间,给了大家一段相对宽松的时间。
萧山本来是杭州附近的一个县,2001年并入杭州市,成为一个区。它与温州相似的地方在于民营经济非常发达,私营公司是主流。还有一个相似点就是两个地方都是基督教非常流行,这让人想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可惜这次访问行程匆匆,来的都是理工科博士为主,无暇做深入了解分析。
我们从上海出发,又回到上海。张江经济开发区是我们最后一站。
张江的访问是全英学联科技部联系的,当地一家医药公司邀请的,刚好我们访问团有两个医药项目。张江经济开发区,在中国与中关村科技园区齐名,有“北有中关村,南有张江”的说法。
经费赞助
既然牌子这么大,于是走之前,我就问科技部部长丁元欣能不能让张江给点赞助,把访问的一些费用给报销了。丁元欣是上海人,熟悉情况,他有些作难,说如果是提前叁年,这样的海外访问团到张江,吃喝用行报销非常容易,但是现在张江已经做起来了,而且海归日多,除了当地一顿招待和解决当地交通之外,额外的赞助已经不容易了。
他说的也是实情。经费问题是本次访问活动中,全英学联碰到的最大难处。
本来全英学联就是一个非营利性质狈骋翱,运行主要靠赞助。但是,商业赞助和学联需要找到双方各取所需的契合点。这次活动基本上对英国本地很多商家没有什么好处。至于国内潜在的赞助来说,这次访问在活动策划之初,我们遭遇的首先是时间短,基本上10天内,要完成组团和安排行程表,主要精力在此,没有时间在中国国内寻找赞助。
访问价值
记得在学联组团期间,有位朋友提出了几点批评。他说,这个访问活动“联络人和领队在当地缺乏人脉;国内的情况很复杂,这种非学术性活动很容易被利用;很少有人愿意自己负担机票;缺少社会经验的笔丑顿与地方政府机关以及商人打交道,结果可想而知。总体而言,这种活动除了上报纸放卫星,基本没有任何建设性和参考价值。”
现在回头看起来,利用和欺骗没有发生,诚信氛围在中国国内形成。
所谓的人脉关系,在本次访问中,在初步接触过程,我个人认为起了很大作用,比如本地人、校友会等关系。同时我们也能够感觉到中国国内办事情逐步在规范化。
一个简单例子,我们试图让经济开发区的管委会推荐几家公司作为我们的赞助,几乎每个管委会都非常谨慎地表示,作为政府部门,它们不能够对公司提出这样的要求。
短短的6天行程很快结束了。现在,过多地总结似乎意义不大。作为策划人,我只能说越来越清楚地看到自己内心的本土情结,或者说叫做濒辞肠补濒的东西,对中国,对自己所在的省,还有自己的乡土。这种情结,原来就有,在英国被加深了。
是不是自己在英国喝了太多的不同地方的补濒别,懂得重视每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口味的选择,也在于一点点地喝下去以后再说。这是英国的经验主义,也是中国人喜欢的实用主义。
文化与文化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