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传媒

    
 
最后更新时间: 2007年4月03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4:56更新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写给中国实习生的话(1)
 

 
 
牛津大学访问学者 徐彤武
牛津大学访问学者 徐彤武
在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徐彤武受Richmond, the Americ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in London的邀请,为50位在英国作短期实习工作的中国留学生做了主题为‘中英文化差异’的演讲。以下是讲稿摘录 - 编者

中国人来到英国,在文化上遇到的问题首先是语言。这并不是说你不懂英语,而是说我们主要在中国形成的英语能力与英国社会中现实的英语有很大差距。

我认为中国人学习英语有叁个层次,难度依次递增:考试英语、工作英语、生活英语。

英语

在英国生活英语是非常鲜活的,这是最需要下工夫了解和学习的。随便一个例子:厕所,英语中的表示很多,但英国人口头语一律用loo,手纸叫loo role。这个词在1960s年代的牛津词典中是没有的,而现在的词典收入了。所以语言是生动的,而且不断变化的。

英语是一种充满了幽默感的语言,我们中国人在使用英语时最缺乏的也许是这一点,但很难补课。不过我们至少要学会欣赏那种幽默和语言中的机智(wit)。这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俯拾即是。例如:A marry is a sentence。大象传媒中专门有一个对于名言警句的节目,介绍许多这类机智的表达。

英语是客气的语言,平常人们用得最多的两句话是Excuse me和Thank you very much。我们中国人平常不大老把这两句挂在嘴边,但它们非常重要!要随时感谢,不断感谢,用电子邮件、卡片等对所有帮助过你的人感谢!

性格

语言可以反映民族性格。英国人的性格是比较内向,不爱张扬。

这种内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沉稳、内敛、含蓄,二是注重内心的修养、精神上的感受。

你看英国人很少炫耀我穿什么名牌、我带什么手表,或者我家是什么大官、或者我家如何有钱等。英国人对这样的炫耀往往嗤之以鼻。实际上越是这样炫耀的人,越显出文化底蕴差,没见过世面。

对于内心修养,英国人是通过宗教、阅读、对艺术的体验、对大自然的热爱、自我反省等而得到精神上的升华。

比如读书,比如诗歌会,又比如去剧场看演出、看展览、听音乐会等。

在英国各地,每年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非常多,当然伦敦是最百花齐放的地方。没事的时候,英国人比较多的选择就是阅读等文化活动。再比如去一些历史名胜景点表现的不同-中国人忙着照相留影,英国人忙着到处找资料,听解说,仔细观察、最多给景点照几张相片。

在尝别飞别蝉参观教堂的经历——骋谤别驳找到了那个老教堂最早的窗户,这就是收获。

至于说到反省,应该讲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个人自己反省,对国家的历史,对政府的政策大家也反省。比如阿富汗,已经打了5年的“反恐战争”,但那里的毒品生意火暴。英国人在报道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没有回避历史 - 亚洲的毒品是大英帝国,特别是Victoria女王时代给亚洲带去的。

道德

英国社会有一种内在的和谐性,这基本上是由一整套社会道德规范的。除了语言(例如要谢谢,看见空座要征求意见是否可以等),更重要的是行为。

例如:几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大声喧哗,保持安静;听音乐会时关闭手机;排队(而且空间很大),决不加塞;行人在道上给人让路,超越时还要谢谢或者抱歉;下雨天打雨伞的时候互相礼让不“打架”;开车时主动让行人或者互相礼让、从来不乱用喇叭;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人行横道灯的指示;遇到特殊情况也不慌乱或者没有秩序(美国人都感叹的是在2006年8月破获炸机阴谋后伦敦各大机场的井然有序和人们的耐心)。

这些行为的核心就是为别人考虑,或者说自己要方便先给别人方便。人人都这样做了,结果是大家都方便,即便少数人不这样,大局也不会乱无秩序。这主要是道德在管理大家。

中国现在的社会道德情况如果同英国比就很令人惭愧了(唐宋时期中国还是文明礼仪的出口国)。这方面例子太多了。拿最基本的公共礼貌来说,中国人的形象是比较差的。这些年中国游客开始进入国际旅游市场,但我们的游客被人认为是有钱没素质,即便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硕士、博士或者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政府的处长、司长们也有不少不文明的陋习。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文化中公共空间的内容太少,在这个方面总体来说比较倾向于动物界和原始意识。这是中国当代文化的一个大弱点。

和社会道德相联系的是工作道德,比如准时、办公时公私分明等。去年夏天伦敦城一位华人高小姐(Lucy Gao)就犯了一个很大错误:使用她在花旗投资银行实习的电子邮件信箱给她的朋友群体发送她生日party的邀请信,而且言辞比较高傲。

这封电子邮件后来被公开转发,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但是人们在议论这件事情的同时忽略了一个关键,那就是为什么这个高小姐会这么做?这里实际也有一个文化差异问题。英国人在工作场合是公私分明的,比如发生日聚会邀请,他们会用纸的邀请函,或者用私人电子邮件信箱。而中国人往往就不注意这些问题。中国的实习生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

 
 
相关内容
在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
2007年3月26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从成都到伦敦实习(2)
2007年3月23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从成都到伦敦实习(1)
2007年3月22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叠叠颁以外链接
非本网站内容叠叠颁概不负责
最新内容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 | | | | | | | | | | | | | |
 


^^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