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青少年成群结队“不算帮派” | |||||||||||||||||||||||||||||||||||||||||||||||||||||||||||||
调查指出,不能对那些成群结队,扰乱社会安宁的不良少年贴上“帮派”的标签,否则会有两极化的反效果。 负责监督英国18岁以下青少年司法惩罚的青年司法会(Youth Justice Board)所作的报告说,“帮派”标签不是会引起青少年的反感,就是会鼓励他犯罪更多。 由4名犯罪学专家撰写的报告说,随便将任何一个人以上所作的反社会行为挂上帮派两个字会引起青少年反感。 报告说,应该以“团体”(group)来称呼这些人,他们的行为称为“与团体有关的”(group related)。 但是报告说,都会区的确有一些青少年组成的帮派存在,而家庭破碎,亲子失和、结交坏朋友和缺乏正面模范是青少年加入帮派的主要原因。 美化犯罪 报告说,真正的帮派分子和帮派犯罪与一群青少年团体扰乱社区安宁的反社会行为之间应该有明确的差别。 调查访问了青少年,许多青少年都怨恨将所有与反社会行为有关团体形容为帮派,因为有些青少年其实并没有加入帮派,他们聚集的目的也不是专门为了犯罪。 但是报告发现,对某些青少年而言,帮派的字眼会将犯罪“美化”,进而刺激他们犯下更严重的罪行,甚至最终加入帮派。 调查发现,有18岁以下少年参加的帮派组织经常都是由成年人领导的,帮派内有年纪较大的成员负责“调教”青少年分子。 | 相关内容 ![]() 2007年2月21日 | 英国生活 Life in the UK ![]() 2006年12月27日 | 英国生活 Life in the UK ![]() 2006年12月07日 | 英国生活 Life in the UK ![]() 2006年11月02日 | 英国生活 Life in the UK ![]() 2006年9月26日 | 英国生活 Life in the UK 叠叠颁以外链接 非本网站内容叠叠颁概不负责 最新内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