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2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0:54更新
西敏斯特大学新闻管理专业硕士 文君
过来人日记
每个到英国留学的国际学生都会自动享受到与英国公民同样的免费医疗待遇,这一点是许多中国留学生回国后非常留恋的地方。
我在来英国之前,一位前学友在交流经验时就曾感慨说,自己回国后反而觉得没有在英国时心里踏实,为什么,当时虽然穷,可是一切有保障。我并没有对于她的话有太多的同感。
但是,两件小事还是有机会让我体验到了英国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
印象深刻
另一件事情是我带儿子看病的经历。
春节期间老公带儿子一起来英国看望我。由于他们并没有打算呆很长时间,所以他们在申请签证时仅申请了探亲签证,而不是陪读签证。事后我才知道,探亲签证和陪读签证有两点最大的区别,一个就是探亲签证的持有人不享受英国的免费医疗服务体系,第二是探亲签证持有人没有在英国工作的权力,而陪读签证持有人则可以享受以上两个权力。
在知道探亲签证和陪读签证的区别后,你就知道当儿子发着叁十九点五度的高烧,我抱着儿子进医院的急诊室时是何种心情了。医生会给他看病吗?他看一次病该付多少钱?要排多长时间的队?
在这里必须要插一句的是,虽然英国的医疗是免费的,但是也被认为是非常不高效的。不久前有报道说,一位产妇没有得到及时的关注难产而死,掀起了英国人对狈贬厂体系的大讨伐。一位当地的朋友也亲口告诉我,他一次手臂骨折等了叁个小时才得到治疗,等待的时间内你除了等待别的什么也做不成。
这些说法令我更是焦急万分,就算他们可以为儿子看病,高烧叁十九度五的孩子要是等叁个小时也要出事的呀!
母亲的心情
进了急诊室,接待处的护士登记了儿子的姓名,性别,年龄,症状后,问我他的注册医生是哪位?我只好硬着头皮告诉她,他没有注册医生,他是来探亲的。护士说,那他就不是狈贬厂负担的范围了。我说,那我们该付多少钱?结果没有想到,护士很轻松地说道:“不用担心,如果是急诊可能不用付钱。你需要填一下他在中国的地址。”
听到这句话,我提着的心放下了半截。她在电脑中输入了所有的信息后让我们坐在大厅里等候,这时大厅显示屏上显示“由于病人较多,现在预计的候诊时间是两个小时左右”。我耐着性子等了约十五分钟,看着儿子痛苦的样子,真担心他会出什么事。
就在我正准备想去和护士商量让他早点看病的时候,里面出来一位护士叫我们进去。而这时,估计大厅里还有叁十几个比我们早来的人还在等候。这时我才知道,看病的顺序是依照病情严重的程度来排队的,就算病人来得早,如果不是特别紧急,可能排队的时间会比来得晚、但病情严重的人要长得多。
这就是为什么手臂骨折会等叁个小时的原因,因为在医生看来,手臂骨折对生命的威胁比高烧要小得多,当然虽然很痛苦。
英国的医生
进去以后,先是一位护士问了一下基本情况,以往病史,帮他称了一下体重,量了一下体温。随后来了一位印度裔医生(顺便说一句,印度人在英国的医学界占有较大比重),得知他的高烧症状后,用轻柔地声音对我儿子说:“OPEN YOUR MOUTH”。还好儿子听得懂这句英语,张开嘴后,他借助压舌板看了一下他的喉咙,用听诊器听了一下他的胸部呼吸,再看了一下两边的耳朵(因为儿子说耳朵不舒服),最后告诉我说是因为耳朵发炎引起的,胸部和喉咙都没有问题。
在整个检查的过程中他不时地夸赞儿子“GOOD BOY”,以消除孩子在接受检查时的紧张。很快地做完三处检查后,他非常果断地告诉我们是耳朵发炎,并没有要求我们去接受血检或透视。一会儿,他取来了半瓶儿童的消炎药和一瓶退烧药,嘱咐我们服用的方法和时间,并再三关照我们不要给孩子穿多了衣服后让我们回家,自己又去接待另一位病人了。
整个看病的过程大概在二十分钟左右,从被接待、到看病到拿药,没有任何人跟我们提钱的事。五岁的儿子从医院出来总结说:“还是英国的医生好。你看,我又没有扎手指,又没有打吊针就看好了病。”他是想起了在国内几乎每次看病都要去验血,打吊针的经历。
个人印象
无论别人怎么评价狈贬厂体系,我个人的体会是病人的折腾比较少。整个过程基本可以分为简单的两步,等待和看病。虽然等待的时间或许比较长,但是一旦看到了医生,病人就没有什么需要做的了,没有国内看病时需要经历的挂号、划价、化验、付费、取药等复杂的环节。
一位同样在英国看过病的同学总结说,在国内医院里跑来跑去的都是病人,医生只需坐在那里不动;但在英国跑来跑去的都是医生,病人只需坐在那里不动。就算某些检查必须要换地方做医生也总是陪同在你的身边。总之,你是他的病人,他就会把你负责到底。
我对她的说法深有同感。当然,并不是说这种方式就一定在中国适用,中国的人口多,医生一天看上百个病人不足为奇,如果用英国的这种方式看病,估计一天最多只能看二十个病人。
另外,虽然狈贬厂是英国的公共医疗卫生机构,但他们同样对外国人表现出来非常宽容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医院的墙壁上贴着一张海报,上面写着,如果你是痴滨厂滨罢翱搁(意思是不是本国居民),可能会被要求支付费用。恰好说明通常情况下,痴滨厂滨罢翱搁看病也是不要支付费用的。当然,如果是被认为恶意利用英国的免费医疗,如国外的慢性病人到英国来看病等,那就要收费了。
不用说,儿子回家后吃了医生给的半瓶儿童消炎药,病很快就好了,这又让我生出一分感慨。在国内每次他生病医生至少会给他开叁四种药。通常情况下,这些药都不会吃完,最后总是在清理医药箱时被扔掉。这次在英国看病,我们没有付钱,还好,我们也没有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