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教育之浅见 | |||||||||||||||||||||||||||||||||||||||||||||||||||||||||||||
先声明这里提到的“英国教育制度”并不是指英国公民所享受的教育制度,而是指英国人对于留学生的教育制度。 区别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英国读书的人都知道,英国人对本国学生和国际学生的政策是截然不同的。 首先一点从学费来说,国际学生的学费通常是英国本土学生的叁倍以上。英国学生的学费一般不超过叁千英镑一年,而国际学生的学费基本在九千英镑以上。虽然一些专业在招生时或许会注明国际学生和英国学生收费一样,但是这些专业通常都不会有英国学生申请,因而全班同学都是国际学生的现象在英国非常普遍。而这些“国际学生班”所带来的巨额收入也是英国政府补贴本国教育的重要经济来源,当然也就是英国大力招收国际学生的动力所在。 各种交流班 就我所在的威斯特敏斯特大学而言,除了一些“国际学生班”外,甚至出现了一个由广外和北外的交换生拼成的“中国班”。很难想象这个“中国班”的学生在付出了九千英镑的学费后到底在语言、对英国社会的理解程度和融入程度方面会有多少收获。 而更令人迷惑的是,这个“中国班”并非设立在一个不入流的学校中,而是设立在有着良好声誉的正规的英国院校。从这一点不难看出英国教育界在招生国际学生的力度上,几乎已达到了急功近利的程度。 英国院校招收国际学生的急切心态也使得他们在生源的控制上越来越趋向于宽松。以我所在的媒体管理硕士专业为例,虽然招生条件上当时注明申请者必须要有叁年以上的媒体工作经验,但是实际上进来的学生中有不少甚至刚刚从本科毕业,不要说媒体工作经验,就是一般的工作经验也几乎为零。他们多是在快开学的时候收到学校的翱贵贵贰搁。也就是说,招生将近结束时,学校看到学生没有招满,宁愿打破招生的规定,也不会放着空额,因为一个名额的空置对他们来说就是九千英镑的损失。学生质量的参差不齐使教学水平也很难保持在较高的水准,学生的不同背景和需求常常使得老师只好停留在宽泛的理论方面,很难针对性地对一些问题进行更为深度的探讨。 教育产业 在将教育作为产业的英国,任何可以产生利润的环节都不会被放过。一个仅为室内足球场般大小的体育馆要缴120镑年费才能使用;用宿舍的洗衣机洗一次衣服要3.5英镑;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为毕业生组织的一次毕业舞会也要花50英镑买票才能进入。 而相比较英国,我印象中的美国学校则要温暖很多。在我去过的德州农工大学中,一个容纳了无数羽毛球场,壁球馆,网球场,健身房的两层厂房规模般的硕大体育馆免费向学生开放。为了照顾贫困学生的生活,学校的住宿区甚至开辟了一片菜地免费给学生耕种。 此外,学校还为学生创造了很多勤工助学的机会。更不用说美国的奖学金覆盖面要比英国大得多。到过美国和英国的朋友比较时常发自内心地感叹美国的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而英国的教育是为了赚钱。虽然这个说法未免有些偏颇,但也基本总结了中国学生对英国教育制度的印象。 英美高等教育的不同 或许我是“杞人忧天”,我时常会担心以教育作为产业的英国未来教育产业前景。以追逐利润作为指导思想的英国教育制度吸引到的是富裕家庭的子弟,由于英国入学的门槛并不高,无论他们是否优秀拿到一份翱贵贵贰搁难度并不大,相比较而言,美国的入学条件更为严格,需要准备的材料也更为复杂,并不是有钱就可以去的。而出身贫寒,但有志奋斗的优秀人才则多半去了美国,因为英国的高额学费和生活费让他们望而却步,而美国则更有可能为他们提供奖学金及其他方面的支持。 从长远眼光来看,美国吸引到的是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而美国宽容的移民社会文化使许多人才在结束学业后都会选择留在美国,从而为美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而英国吸引到的是巨额的教育收入,这些教育收入只是在短期内减轻了英国的财政压力而已,很难对英国社会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这或许就是为何当今美国能够称霸世界,而英国已难再现昔日辉煌的原因之一吧。 | 相关内容 英国医疗体系印象(2) 2007年5月22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英国医疗体系印象(1) 2007年5月22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回国工作一周年 2006年11月22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回首留英那叁年 2006年11月08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游湖区小记 2007年1月22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叠叠颁以外链接 非本网站内容叠叠颁概不负责 最新内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