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传媒

http://www.bbcchina.com.cn

2007年10月09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2:45更新

迈克?贝克

分析:多重教育体制的终结?

英国私立学校正在发生一场大革命么?

是他们社会良心的重新发现,还是在金钱捆绑一切的时代寻找生机的新的方式呢?

本周伯肯黑德中学成为英国私立收费中学中第五所,宣布它要办成国家出资的城市学院。

同走这条道路的其它学校一样,这样做要放弃私立学校的两项最大特色――收费制度和择优录取。不过,该校在所有其它方面还将保持其独立性。

英国私立学校委员会1280所学校庞大的阵营中,只有5所学校改变性质,说不上是大出逃。

在经济富裕的英国东南部那些着名的公立学校中,我们也没有发现类似的迹象。那里的中产阶级似乎还负担得起不断上升的学校费用。

伊顿和哈罗两所学校成为城市学院的想法,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且,这样做的学校都有很强的实力和深厚的学术基础,往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教学设施。

正在发生的还有其它一些动向。学校司长阿多尼斯爵士上周告诉私立学校校长联合会(贬惭颁)说,有20多所私立学校涉足学院教育,或是作为主办人,或是作为合伙人。

另据智库公共政策研究所(滨笔笔搁)的数字,自2001年以来,还有12家学校由私立转向国立。这些学校多数都是基于宗教信仰的学校,它们成为国立体制中接受“自愿赞助”的学校。

历史倒退?

早在1997年工党上台时,私立学校体制内就有很多切切私语和疑虑的目光。这些学校担心其慈善地位受到冲击,怀疑工党政府将尽其所能打击它们。

实际上私立学校没什么可担心的。不但没有残酷的打压,它们反而受到友好的鼓励。

阿多尼斯爵士非常精明地调动了它们的社会良知。他本人的背景使他成为此举非常适当的人选。

正如他对私立学校校长联合会(贬惭颁)所言,他出身于一个非常低微的家庭,他的人生因获得私立寄宿学校的奖学金而改变。

他就读的学校,由一位富有的慈善家创办,目的很明确,就是让伦敦东区的那些脆弱的孩子和孤儿在牛津郡接受教育,健康发展。

当然,很多今天名列前茅的收费学校,其前身都是出于非常相近的慈善目的。有时候它们的前身似乎被人忘记了。

比如曼彻斯特的威廉?赫尔姆文法学校,它放弃了每年8000英镑的学费,成为一所城市学院。

它创办时也是慈善性质,而且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它一直都是直接拨款学校,接受国家补贴,作为回报免费接收贫困儿童入学。

对私立学校持批评意见的人士可能认为,恢复工党政府在30年前废除的直接拨款学校体制,这种变化是历史倒退。

或者,他们可能认为,这是工党于1997年废除的补助私校生名额计划的翻版,该计划旨在让那些贫困的聪明儿童进入私立学校就读。

这些批评家们辩论说,这些措施只是一架狭窄的梯子,一些聪明但是家境贫寒的儿童可以顺梯而上。但是它却带来令人遗憾的副作用,把国立学校那些最优秀的学生都被拔走了。

教育革命

但是,我认为正在发生的这些事情里面有更深层的东西。直接拨款和补助私校生名额,与学校学院化和自愿赞助的新趋势,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这些最新的发展,要求学校必须放弃收费和大规模的择优录取。

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它可能有助于打破非常普遍的误解――无论如何,卓越教育只能通过经济和学业的择优录取才能实现。

当然,一些人仍在关注学院和自愿赞助学校所拥有的录取自主权。

公共政策研究所(滨笔笔搁)指出,研究表明,自己掌握录取权的学校,特别是教会学校,在其社区中较之其它学校往往不具代表性。

然而,好像正在发生一些改变。国立与私立教育之争长期以来都过于简单化。人们倾向于将其截然对立,而现实中很多地方都是模糊的。

如果更多的私立学校回头追溯它们的前身,可能就会有更大的决心扩大招生面,不局限于现在所招的学业优秀、家境良好的学生。

他们会说,他们已经向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了助学金和奖学金。然而,个别除外,多数都发给了学习最好的学生,以及对学校有帮助和有为家庭的学生。

如果现在这些私立学校有哪所愿意接受当地社区的所有学生,不看成绩,不看家境,那么就真的像是一场革命了。

英国的多重教育体制在世界上仍然是等级最为分明的制度,这些新的变化是预示这一制度终结的先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