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传媒

http://www.bbcchina.com.cn

2007年10月31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8:06更新

文法学校争议再起波澜

在英国,中学是否应该有权按照学生的能力收录学生的争议在最近几个月不断酝酿,现在,伦敦大学的一位专家也加入战团,让争议显得激烈。

英格兰的中学主要分成公立综合学校(comprehensive schools)、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s),以及私立学校(independent schools)等多种。综合学校是免费的,而且只按照学生居住地区收生,不考虑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文法学校也是得到政府拨款的学校,提供免费教育,但是,它们可以透过入学考试,按照学生的能力收生。私立学校顾名思义是需要付费的教育机构。

工党政府1997年上台执政以来一直实行停止开办更多文法学校的做法,理由是这种学校鼓励了社会分化,只会让条件比较好的学生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

由于这个缘故,英格兰目前只剩下164家文法学校。

支持与反对

早些时候,主要在野党保守党党魁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也曾表示,他反对在学生升中学时以入学考试挑选学生的做法。

可是,伦敦大学帝国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院长理查德·赛克斯爵士(Sir Richard Sykes)表示强烈反对放弃文法学校。他认为,这种学校对英国经济至关重要。

赛克斯爵士本人是文法学校出身的。他认为,放弃按照学生能力挑选学生入学的学校的做法让很多来自条件欠佳的家庭的学生被迫接受此等教育。这样做只会杜绝了人们在社会中向上攀的机会,让很多来自贫穷家庭的学生的天才白费,让他们不能上好像帝国学院的顶级大学。

他说,如果英国真的认真看待自己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它就必须保留挑选学生入学的学校,但是,目前没有人有胆量说这种说话。

可是,并非所有人都支持赛克斯爵士的论点的。

丧失机会

英国教育评论员兼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夫人顾问菲奥娜·米勒(Fiona Millar)是其中一个代表。

她认为,按能力挑选学生入学的做法只会造成社会分化,而且,由于收生不平均,众多学生会得不到他们的上进机会。

她说,文法学校收录贫穷背景学生,以及来自少数族裔群体的学生的比例是低于这些学校附近地区的实际人口比例的。

有人认为,英格兰只有164家文法学校,因此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米勒认为,这些学校每收录一个最好的学生,很多其他条件没有那么好的学生就丧失他们的机会,而且会因为自己不能上文法学校而在上中学时已经有挫败感。

现在政府方面也在考虑推行新办法,让家长有权强迫地方教育当局关闭地区内的文法学校。

有关文法学校的争议看来不会在短期内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