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6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9:57更新
天资聪颖本是好事,但不少英国公立学校内的"天之骄子"却错过了上大学的机会。
最新调查显示,英格兰公立学校每10名天资聪明的学生中就有一人最终没有上大学。
调查发现,这些聪明学生往往在一开始遥遥领先,但最终有一部分竟然中学高级水平考试(础-尝别惫别濒)水平也不能达到。
这次由专门关注英国社会平等教育机会问题的萨顿信托(Sutton Trust)所委托进行的调查发现,每年大约有6万名天资聪敏、成绩优良的学生没有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跟踪调查发现,在公立学校,随着年龄的增长,聪明学生的数目也不断下降。
以1997年入学的中学生为例,当这些学生11岁时,他们中有88,000人被认为资质不凡;到了16岁,这一数字就下降到了50,000;而这仅些人中最后考上大学的只有32,000人。
贫富差距
报告指出,这一现象在贫困生中尤为明显。很多天资聪慧但家庭贫困的学生,在学习途中往往由优变差、甚至中途辍学。
但研究同时发现,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只要能坚持读完高中,绝大部分人还是会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也就是说,鼓励贫困生读完高中,对于提高英国大学入学率有着重大意义。
参与这项研究的李?伊利亚特博士(Lee Elliot)说,“如何让这些聪明孩子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不掉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难题。”
他说,尤其是那些天资聪慧但家庭穷困的学生,怎样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保持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提高大学入学率的关键所在。
英国在野保守党的教育事务负责人戴维?威利茨(David Willetts)表示,现有的教育制度耽误了有天赋但家里穷的孩子的前程,这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
他说,大学门槛高、费用贵是导致入学率无法升高的原因之一,但提高中学教学质量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