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1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7:43更新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和孩子几乎人人都会上贵补肠别产辞辞办、惭测厂辫补肠别等社交网站或博客建立个人档案,或是在驰辞耻罢耻产别、奥颈办颈辫别诲颈补等分享网站浏览或分享内容。
这种势头已经不可阻挡。一些家长和老师担心小孩子沉迷这些社交和分享网站,但也有家长和老师鼓励孩子接触新科技。
不论如何,Facebook、MySpace、YouTube和Wikipedia等新一代所谓的“Web 2.0”网络应用工具的确让教育界意见分歧。
意见不一
最新的调查显示,有一半的老师认为,Facebook、MySpace、YouTube和Wikipedia等“Web 2.0”网络应用模式是很有价值的教育工具。
但有另外一半的老师认为,“Web 2.0”网络应用没有教育意义,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为何老师对“Web 2.0”网络应用工具存在分歧意见?部分原因可能在于老师自己都没有完全了解它的优势。
由英国ntl: Telewest Business公司委托进行的研究调查发现,有20%的老师表示,他们没有这方面的足够知识或训练,不能将“Web 2.0”网络应用整合到课程内容中。
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对个人隐私的担忧:将近四分之一的老师担心学生在网上泄露太多的个人资料。
家长鼓励
不过,掌握新科技的父母却非常认同这些新的社交分享互动网站的教育价值。有叁分之二的父母认为,新的网络技术能鼓励孩子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
可是,不论支持与否,争议双方都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些新一代的网络应用技术和网站已经成为现在的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调查显示,有54%的13至18岁的孩子利用课余时间上驰辞耻罢耻产别;有一半的人上社交网站;47%的人使用奥颈办颈辫别诲颈补。
在各种网络应用工具中,44%的孩子认为Wikipedia最有教育价值;35%的孩子认为即时信息(instant messaging)最有教育价值;34%的孩子认为YouTube最有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