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传媒

    
 
最后更新时间: 2008年6月18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4:36更新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校园记者:从艺术节看参与精神
 

 
 
6月13日,历时近一个月的鲁顿艺术节圆满结束。这是这个伦敦北部的小城第一次举办此类艺术节。从5月19日开始,包括诗歌、舞蹈、电影、动画、戏剧等在内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展览、表演、以及访谈秀等方式,缤彩纷呈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为鲁顿这个以不同种族聚居着称的小城凭添了欢快亮丽的色彩。

设计系学生骋谤补肠别(左)接受观众喝彩
设计系学生骋谤补肠别(左)接受观众喝彩

此次鲁顿艺术节是由贝德福德大学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发起。谈及这次艺术节的缘起,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安东尼?埃德森(Antony Eddison)饶有兴趣地向记者讲述道:“因为学校每年都会有学生们的毕业设计展,而且在鲁顿也一直有一些小型的艺术展,于是有位老师提出为什么不把这些活动联合起来呢?”

紧接着,他们招募并遴选出研究式硕士生(Research Student)罗宾(Robin)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筹划。从宣传到赞助洽谈,从活动安排到具体实行,罗宾和她的志愿者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们专门为此次艺术节制作网站,又邀请到包括伦敦鲁顿机场(London Luton Airport)在内的五家赞助商和两家合作伙伴。

安东尼说,今年只是摸石头过河,但是结果已经大大超过预期。对于明年,他们有更多的打算:“鲁顿艺术节要长大,并且要可持续地发展下去。”他坚定地说。

积极参与

无论是参观者还是展示者,“积极参与”都在此次艺术节总共36个活动中得到极大体现。
第一次参与热潮出现在5月26日的鲁顿嘉年华(Luton Carnival)。尽管活动当天飘着小雨,表演者依旧盛装出席,而街道两边也围满了前来观看的群众。

6月12日晚的毕业生时装秀(BA Graduate Fashion Show)更堪称达到参与的顶峰。60平米的秀场里挤满了观众,有人伸颈,有人翘足,有人则只能被挤在门口探脑袋。
叠谤补苍颈蝉濒补惫和他的摄影作品
叠谤补苍颈蝉濒补惫和他的摄影作品

作为这次艺术节的参与主力军,贝德福德大学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生们很珍惜这样一
次向公众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当代摄影展的参展者之一、艺术设计和数码摄影系二年级学生Branislav Stefanik告诉记者,在为期一周的展览中,他和他的同伴们每天轮流看场,为观众解释他们的作品并听取观众的意见。时装设计系毕业生Grace Curtis说,“没想到这场时装秀会吸引这么多观众,今晚鼓励的掌声会是我继续前进的动力。”

学生的参与角色,不仅仅是观众,是展示者,也是组织者。比如,媒体制作专业应届毕业生Craig Jenner就是艺术节学生电影秀的组织者。Craig说他尽量将活动程序简单化,以此鼓励更多同学参加。

正如安东尼和他的同事们之前所希望的,同学们在这次艺术节中参与多多,并且享受乐趣。

中国身影
陈善和的设计有很重的中国色彩
陈善和的设计有很重的中国色彩

在最后一日的媒体艺术与设计毕业秀上,一幅以京剧脸谱为主体,大本钟为背景和另一幅以伦敦地铁标志为主体,人民英雄纪念碑为背景的平面设计吸引了记者的眼球。

这是此次艺术节鲜有出现的带有中华民族色彩的作品。中西两种文化的巧妙结合使得此幅作品大大不同,因此即刻脱颖而出。作者陈善和是位马来西亚籍华人学生。

但是在近一个月的活动里, 无论是参展的还是看展的,中国面孔总是少有发现。中国学生张歌是罗宾的志愿者团队中的一员。据她所说,在组织志愿者队伍中的中国身影也是不多的,因为当时提出申请的人就不多。

记者感受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大家都时常提到一个短语:参与精神。有些遗憾的是,在这样一次引起广泛参与的艺术节中,中国身影似乎被淹没了。

就读媒体制作专业的张歌说,“中国学生的艺术作品普遍不如外国学生的好,不好意思拿给别人看,这也就造成了‘少参与’现象。”对于这一点,Craig的说法令我很是惊讶。他说:“中国学生大多比较害羞,上课很少说话,不参加课堂讨论也不回答问题。这样, 想法便不能与人沟通,对他们来说,这绝对是种遗憾。然而,对我们来说,也同样是种遗憾。因为等到学期末要每人在班上放映自己的短片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这个中国男孩能打出这么好的光,这个女生能写出这么好的剧本!我们少了很多跟他们学习的机会。”

看,其实外国学生是期望与我们交流分享的。同样面对这个问题,我很欣赏陈善和的态度:“不要想那么多,努力了那么久,怎么能不让自己的宝宝见见光呢?”况且,中国学生的作品自能表现出专属我们的特色,不是吗?

其实,所要参与的不单只是艺术节,所谈论的也不单只是艺术作品。比如,颁谤补颈驳所提到的课堂参与,再比如学校提供的各项服务参与。

贝德福德大学国际学生事务处的马杰老师举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学校的求职中心免费提供各种求职服务,甚至帮助学生修改颁痴,但很少有中国同学去。另外,同学们都想要多认识外国朋友、提高英语,可我前阵子参与的一次调查发现,听说过颁丑补辫濒补颈苍肠测却从未去过的同学占了绝大多数。

我个人认为,时装秀上的有些模特,无论是身材、走姿、还是气质,比起很多中国学生,都是有所不及的。可是,单是那股自信所焕发的魅力就足以使他们傲首在镁光灯下。

在国外,更多的机会摆在面前,为什么不去参与其中呢?用Craig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稿颇为恰当---Just do it. Never say No.(做就好了。永不说不。)

 
 
相关内容
19 6, 2008 | 主页 Home
留学日记:就这样,毕业了
16 6, 2008 | 留学日记 Students Diary
经验谈:条条大路通罗马
04 6, 2008 | 留学日记 Students Diary
留学日记:我与女王擦肩而过
26 5, 2008 | 留学日记 Students Diary
留学日记:我看中国留学生分类
09 4, 2008 | 留学日记 Students Diary
留学日记:体会英国的银行假日
26 3, 2008 | 留学日记 Students Diary
叠叠颁以外链接
非本网站内容叠叠颁概不负责
最新内容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 | | | | | | | | | | | | | |
 


^^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