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1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1:58更新
叠叠颁中国网 天舒
天舒访谈
从去年九月开始在大英博物馆展出的秦始皇兵马俑创下该博物馆参观人数的纪录。到4月6日展览结束时,共有八十多万人到访大英博物馆着名的圆形阅览室,感受古老中国第一位皇帝创造的历史。
大英博物馆国内项目组主任Frances Carey说,他们的一个主要职责是为参观者提供学习的机会,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历史,更包括文化。
贵谤补苍肠别蝉说刚刚结束的兵马俑展和明年将在全英各地六个不同博物馆所作的中国文化巡回展,是为英国人创造机会,以便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
博物馆的作用
英国的博物馆主要的服务对象之一是学生。大英博物馆在兵马俑的展览开始前,就已经为全英各地学校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展览、了解中国历史,而特别开设了教师培训班。
Katharine Hoare是培训班的组织者,也是大英博物馆“学校与年轻观众教育部”官员。在主题为:“讲授中国,博物馆帮助了解中国的今昔”的研讨会上,她和英国的老教师、外交官、语言专家一起,强调把中国文化引入英国教学大纲的重要。
她认为博物馆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体现出持续长久的作用,比如工作人员熟悉本馆展览的物件,并让观众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展览内容,这不仅仅包括观看物品,也包括阅读文字介绍,这样参观者会知道,哪些展品是博物馆的永久性珍藏。
另外博物馆对教师的培训和鼓励也很重要。像此次在大英博物馆展出的兵马俑,很多教师对展览所蕴含的大量知识产生恐惧心理,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给学生讲清楚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所以博物馆事先为教师的培训就显得更加重要。碍补迟丑补谤颈苍别觉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是博物馆能够起到比展出历史更深远作用的体现。
为教师提供培训
在博物馆举行的研讨会上,几位出席的老教师特别提到教师对小学生起到的巨大作用。对此碍补迟丑补谤颈苍别评论说,只有教师本身的素质得到提高,自信心得到增强,他们在引导学生的时候才能更加得心应手。目前英国的教学大纲中并没有规定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化。那么老师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把这些知识引入到英国的课堂呢?
碍补迟丑补谤颈苍别说,“虽然英国的大纲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当我们在谈到‘技能’教育的时候,也正是教师的灵活性更大的时候。比如上美术,音乐,体育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把中国的艺术带进来,邀请画家,音乐家,戏剧表演艺术家,教孩子们欣赏中国画,中国音乐,编排和中国历史有关的舞蹈,短剧。这些都是在课堂当中就能够做得到的。我们也正是这样鼓励教师跳出条条框框,展开联想,发挥创造力,为孩子们提供与文化有关的技能培养。”
文字,历史与文化
蒲华杰——James Trapp是大英博物馆另外一位工作人员,他毕业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主攻中国艺术。他也参与了此次兵马俑展览的学校参观活动以及为老师的培训。James说,成年的英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太少,仍然把中国当成是一个遥远、说着难学语言、历史很悠久,发展很迅速的陌生国度看待。但是他在自己开办的儿童中国绘画和汉语课堂上发现,孩子们对异国文化的接受要容易得多。
他和碍补迟丑补谤颈苍别以及研讨会现场的发言者在一个问题上看法一致,那就是把中国文化引入英国教学大纲的重要。“学习中国的文字也好,历史也好,都不应该把它们同中国的文化分离出来,单独讲授。我自己学习汉字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我是搞艺术出身,所以在学习中国画的同时学习汉字。虽然我讲中文的机会不多,但是我不需要死记硬背就能记住很多汉字,我在学汉语的同时也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有了很深的认识。”
为了配合兵马俑展之后英国各地不同的博物馆推出的中国文化巡回展,大英博物馆举办了这次以中国为主题的研讨会,建议英国把中国文化列入教学大纲。英国的博物馆起到的教育功用由此可见一斑。意识到文化沟通重要性的英国各界都在积极地推动英国人对中国的了解。
学习语言与学习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也许这一点也应该引起中国教育界更多的重视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