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战争
- 2006-11-10, 17:07
11月在英国处都有人胸戴一朵小花,开始我以为是一种罂粟花,后来古狗了一下(驳辞辞驳濒别),发现。英国人戴虞美人花是纪念自己的先烈(即两次世界大战和历次战争和冲突中的为国捐躯者)
说起虞美人,1000多年前亡国之君李后主的虞美人最常被引用:“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今天仍然能够让然感受到古人表达的“国破山河在”的伤感。英国的虞美人花也充满伤感,因为它象征着无数年轻人丧生世界大战沙场。据说是虞美人花在动土后生长最好,战场上的土地被猛烈的炮火翻了无数次成为焦土。硝烟过后,战场上开满了虞美人花。
虞美人花就是纪念1918年11月第11天上午11点欧洲战场停战。现在每年11月英国老兵协会发虞美人花募捐。停战日在二战后改作做纪念日,也就是11月的第二的星期天。每年这一天英国各地的战争纪念碑,教堂都都举行纪念,全国纪念活动在政府白厅附近的纪念碑举行。女王、首相和老兵都参加全国的纪念仪式,场面十分隆重。
仪式上通常有军号吹奏一首纪念阵亡军人的乐曲,还会朗诵英国诗人比尼恩的着名诗词。诗的大意:他们不会变老,而我们幸存下来继续变老。他们不受衰老拖累,也不会受岁月牵连。在落日和清晨时分我们都会缅怀他们。原诗片段如下:
They shall grow not old, as we that are left grow old:
Age shall not weary them, nor the years condemn.
At the going down of the sun and in the morning
We will remember them.
佩戴虞美人,纪念停战,从1919年开始,已经成了固定不变的传统。11月佩戴虞美人花,就像这里打板球一样‘英国’,甚至可以理解成一种无声的爱国宣言,表达了某种对英国历史和传统的认同态度。也许我的观察不准确,但似乎少数族裔佩戴小红花的比例要小一些。
这种加深集体记忆的象征姿态会加深国家认同,但不以为然的也大有人在。有人认为戴红花纪念战争已经没有意义,战争带来的恐怖,无辜死难的平民,远远超出光荣和阵亡军人。英国目前正卷入对伊拉克的入侵和占领,英国也在向世界其它国家出口用于杀戮的武器,也令许多人对战争纪念反感。这些人认为,那朵小小的虞美人花已经成了像十字架一样的信仰标志。
赞同者反对狭隘地理解虞美人花,认为小红花的含义除了纪念停战,死难者,还纪念战争的残酷和恐怖。他们认为纪念的意义已经超出种族和性别,所有享受英国自由和民主制度的人,都应该尊敬那些为捍卫英国献身的军人。
最近还有基督教游说组织提出,应该把虞美人花制成白色让人佩戴,因为白色更符合基督教精神。但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起码白花不符合历史真实,一战后战场上遍布红色虞美人花,已经成为那段历史的象征。我认为,虽然虞美人花引起争论,但在主流观点中,战争纪念仍然是英国历史持久的国家制度的无形的一部分,是主流国家认同的重要内容。
对于国家的集体记忆,国家不同,版本也不同。在亚洲有日本右翼的二战史观以及靖国神社争议,历史问题破坏了当今的国家关系。欧洲对于二战历史也有不同版本,究竟谁对挫败希特勒起了决定作用,英国和俄罗斯又有明显不同的历史版本。中国有以史为鉴,其实反过去,人们也在通过今天了解过去,即从眼下发生的战乱以及其间发生的国家机器侵犯人类的暴行加深对过去战争的理解,破除了许多过去战争辉煌和荣誉的迷信。
叠叠颁不会为非叠叠颁网站内容负责
评论??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