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卫生与清洁过度的界限如何划定?
|
||||||||||||||||||||||||||||||||||||||||||||||||||||||||||
小时候在中国长大各种政治运动不断,我记得最早的一个大概就是“爱国卫生运动”。当时“除四害”(苍蝇、蚊子、老鼠和麻雀)是重头戏,其他细节记不清了。
不过在“个人卫生”方面,“饭前便后要洗手”从那时起我也一直铭记心头。 在英国的小学里也受到类似教育: “Cleanliness is next to Godliness”大约就等于说,讲卫生最神圣,讲卫生是让人贴近神灵的事情。 可那时候除了夏天的游泳季节天天盼着下水之外,一个星期洗一次澡就足以让父母师长满意了。多数成年人也不过做到这样。别的时候洗脸盆里放进一点水,洗脸洗手,再拿湿毛巾浑身擦擦就差不多了,最后再把脚洗洗了事。 毛骨悚然? 让今天的不少英国人听起来,用这样草率轻蔑的态度对待个人卫生,会让他们毛骨悚然。我想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城里人的反应恐怕也差不多。 除了天天冲澡,甚至一天两澡之外,英国人每年在各种室内清洁产物上的开销也正逐年增多,去年单在这一项上就花掉了6.1亿英镑。
在洗漱和化妆品上的开销就更多了,尽管这和美国人相比还差一点。 据欧洲透视(贰耻谤辞尘辞苍颈迟辞谤)市场研究机构的统计,美国人去年在洗漱和化妆品上花掉了500亿美元。 不过现在有位美国人来英国说教,鼓动大家改变卫生观念。 洗澡太勤的害处 凯瑟琳?阿申博格(Katherine Ashenburg)认为,大家洗澡太勤不仅危害环境,而且无益健康。 阿申博格的书《清洁:未经消毒的盥洗史》(Clean: An Unsanitised History of Washing)前几天在英国出版。 她说,清洁这个概念在不同国度和年代是完全不同的,而且观念不断更迭反复。 譬如,2,000年前的罗马人每天都会在洗浴中心花上几个小时,而到了17世纪的文艺复兴年代的欧洲,即便穿着艳丽的达官贵人衣服遮盖的身躯却都是一辈子滴水不沾。 洗澡在他们眼里是危害健康的事情。身上涂抹些脂粉,喷洒点香水就足够了。 和那个年代的许多其他人相比,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1533-1603)在涂脂抹粉方面并不逊色,但洗得比较勤。她曾说,不论需要不需要,她每个月都会洗一次澡。
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但是阿申博格认为,现在我们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干净的到了危险的程度。 她说这虽然不一定会导致生病,但欧美国家的人,特别是英国人过去几十年中对各种物质的过敏问题一年比一年严重。究其原因,过度清洁恐怕是罪魁祸首。 免疫系统缺乏锻炼 “原因在于清洁的环境使得人体的免疫系统找不到细菌来磨练自己的抵抗能力。不仅如此,它还让免疫系统腾出精力,触发各种过敏问题,和诸如气喘之类的症状。” 阿申博格认为,洗浴太勤分也给我们带来心理创伤,弄得我们跟自己的身体处的很不舒服,觉得自己身体的天然气味有毛病,得让人闻着像是芒果或者绿茶才满意。 “有人说,现在的西方社会是个‘嗅盲’的社会,大家都害怕自己有人味,这从本质上来说实在是非常不对头。” 享受人味 她说,从健康角度考虑,洗手确实是很有价值的事情,可以避免病从口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但是手腕以上的部位根本不必操心。至于散发什么气味,引发什么反应,这就都是文化问题而非卫生问题了。 从理论上我很愿意接受她这种非常人性化的倡议。但是想到拥挤的地铁车厢里的气味,真的能够通过观念的自我改造,把它变得像是去听一场交响乐,或是去逛一个香料市场一样的享受吗? 挑战好像大了点。你说呢? |
相关内容
叁星级卫生餐馆?
2008年3月13日 | 英国生活 Life in the UK
肠胃病席卷英国 专家警惕慎防
2008年1月03日 | 英国生活 Life in the UK
医院超级细菌传染情况恶化
2007年7月25日 | 英国生活 Life in the UK
最新内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