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值多少钱
|
||||||||||||||||||||||||||||||||||||||||||||||||||||||||||
上个月,英国当代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一只泡在甲醛里的公牛卖了920万英镑。买主还向苏富比拍卖行(Sotheby's)支付了113万镑的手续费。
一件艺术品怎么能值这么多钱? 坦白说,赫斯特这个名叫《金色牛犊》(Golden Calf)的作品不是我的茶。 但我承认它是艺术,因为虽然对我来说它一点也不美,但它的创意还是能给不少人一种冲击,看了以后受到启发,重新审视周围的世界,领略一种原来未曾进入过的意境。 不过,我最喜爱的艺术品大都谈不上任何市场价值。他们主要是朋友的作品或带有特殊内涵的礼物。 姥姥的礼物 譬如小时候有一次姥姥心血来潮,要培养孙儿们的艺术感,从加拿大给我和哥哥寄了天文数字的一笔钱来。 经过父亲大概比较优惠的兑换,这笔钱折成了每人整整20元人民币。周末父母带我们去琉璃厂的荣宝斋,我孤注一掷,在售货员老师傅的指点下买了平生第一个艺术品,是一幅署名蔡松年的工笔画卷轴。 后来虽然查到有位金代文人叫这个名字,但我那幅画显然没有那么老,至今有个百十来年也就撑死了,在收藏家眼中怕是不会算什么宝贝。
不过每次把它拿出来,看到图中的枯木朽株和山石峻岭,我都如同钻进另一个年代,另一个世界,而且想到姥姥爬山摔坏了脊椎骨,后半生都是靠轮椅行动,这也是个很合适的纪念。 无价之宝 家里挂的画当中有几幅出自我十多年前曾赞助上学的一个青年艺术家之手。戴维(顿补惫颈诲)当初不太会过日子,需要清债时就会问我想不想买他的哪个作品。 我们议价的主要标准是债务的紧迫程度,和我手头的松紧。画料的破费和绘画用去的时间也是一个参照。 我一般都会力所能及地多给一些。这一方面固然出于关照,希望于他生活有助。但我同时也告诉他,我的目的是抬高他的身价,便于他早一点自食其力,同时也让我手中已经买下的那几幅作品升值。 智谋与横心 尽管我内心深处也不无买彩票者那种侥幸心理,但我还算有一定的自知之明,这话主要是当笑话讲出来。 这并非我对戴维的艺术水平没有把握。我坚信他比赫斯特强多了。不过我知道要想升值就得把他炒作起来,既需要有智谋,也需要横下赚钱的心。而我骨子里却化解不掉认为艺术与赚钱应该不相干的成见。 理直气壮要赚钱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没有这个毛病。这位流行艺术,或曰波普艺术(Pop Art)的先驱在他的《安迪?沃霍尔的哲学》(The Philosophy of Andy Warhol)里说,“艺术之后的下一步,就是商业艺术”(Business art is the step that comes after art)。
他的其他名言还包括:“赚钱就是艺术”(Making Money is art),和“把生意做好,就是最好的艺术”(Good business is the best art)。 商业经营 沃霍尔现身说法,早在1957年就成立了自己的艺术制作公司。这也是如今赫斯特之辈的运作模式。 当然,就西方而言,从文艺复兴年代以来,市场就是艺术生存的关键要素。不过在美国普林斯顿(Princeton)艺术与考古系主任哈尔?福斯特(Hal Foster)看来,当代的艺术市场却完全是另一回事。 福斯特在最新一期《伦敦书评》(London Review of Books)里撰文说,1960年代经济蓬勃发展,造就了手握大把剩余资本的国际资产阶级。
产物的烙印 他们把一部分钱花在艺术,特别是美国的波普艺术上,同时给它打上了产物的烙印。 他说,商业经营的画廊是这个年代兴起的,交易商和收藏家的势力也是这个年代膨胀起来的。而且,把当代艺术首先视为一种投资,(其次才是艺术品),也是这时开始的。 艺术品市场逐渐变成了股市的延伸,而且随着经济环境的起伏这些艺术品价格也时有波动。不同类型、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也不见得都能保证是可靠的投资。 社会与文化资本的赤字 但是投资本身并不足以解释这些艺术品的诱惑。艺术市场专家奥拉夫?菲尔休斯(Olav Velthuis)在《艺术论坛》(Artforum)的看法是,投资艺术的人有巨额的经济资本,“但在社会和文化资本方面却有巨额赤字。” “他们买当代艺术,也就买到了进入一个社会圈子的门券。” 这星期,伦敦黑瓦德画廊(Hayward Gallery)开幕一个探讨沃霍尔创作历程和周围世界的展览。萨奇画廊(Saatchi Gallery)也在伦敦西区重新开馆,首展名为《革命在继续》(The Revolution Continues),全是来自中国的当代作品。 我这下可该戴上什么颜色的眼镜去看?
读者反馈
對於此篇文章中提及的 "不是我的茶"一詞感到極有趣,也讓我想起多年前在日本大阪城發生的一件趣事。 那年我單槍匹馬去姬路城參觀古蹟,恰巧遇見由英語導遊的旅遊團。 導遊一邊介紹古城中的歷史,一邊講解眼前的蠟像人物。 她用英語說:各位看見那年輕並拖著茶盤的是幕府將軍新納的妾,而站在一旁指導的則是她的"前輩". "前輩" 叮嚀的是:今晚你奉茶前去,若將軍接了你的茶,你就可以進屋; 若將軍不拿你的茶,就表示要你"下去", 懂嗎? 最後,女導遊還一板正經的說: That's how the saying " that's not my cup of tea" came from. 看來,女導遊中毒很深── typical British humor! 台灣 台北, IIBS |
相关内容
名模金像展现大英博物馆
2008年10月03日 | 英国生活 Life in the UK
特纳艺术奖展览2008 开幕
2008年10月01日 | 英国生活 Life in the UK
赫斯特作品拍卖创纪录
2008年9月16日 | 英国生活 Life in the UK
用幽默充填文化间的鸿沟
2008年2月22日 | 英国生活 Life in the UK
叠叠颁以外链接
非本网站内容叠叠颁概不负责
最新内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