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英国讲《道德经》 | |||||||||||||||||||||||||||||||||||||||||||||||||||||||||||||
最近一段时间我接连做了好几个和汉语有关的采访 —— 英国政府加强中小学学习汉语的力度,中国政府在英国接连开办‘孔子学院’,还有中国留英学生开发学习汉语的软件… 在民间,旅英华人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努力方兴未艾。 两年前我采访苏立群先生的时候,他还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师。这一次再见到他时,他已经提前退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创办的‘子午社’,以及他独特的汉语教学事业当中。 文化与文字 从1987年开始在亚非学院执教到现在,苏老师在英国教授中文已经有20个年头了。 “一般的语言学家觉得语言和文字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我觉得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化对中文来说,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我们有这么久远的文字和文化史,而我们的文字又生动地反映了文化生活。” 这也是苏立群先生一直主张把繁体字列为联合国文化遗产的原因。他在给外国学生讲汉语的时候,常常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 “百多年来,外国人学习中文的时候是用英文来解构中文,但是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就不能从根本上学通汉语。我认为教授语言离开文化,就是值得怀疑的语言。中国的文化是个天人合一的文化,本源是把天地人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做的汉语教学,等于从教学的根本意义上做一个革命性的转变。我的‘天地人’的方法,前不见古人,但我希望后面有来者,让大家一起真正来传播中国的文化和语言。” 在英国讲《道德经》 如果说苏老师谈用‘天地人’方法学汉语的时候充满激情,那么他在向英国当地华人讲‘经’时则是温文尔雅,缓缓道来。 “我来英国二十多年了,刚开始教书,讲儒学,可以说我一直站在文化前沿和西方人交战,可是越交战越觉得对儒学有种疏离感,渐渐对儒学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中国文化。” 在苏老师租来的教室里,十几位中国人围坐成一圈,苏老师先请大家像聊天一样,先谈谈最近自己的心情,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人心烦。
“我的这种教学方式其实并不新鲜,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用这种方法授课,通过个别的交谈以及生活的感想,逐渐引申到一个经典的理念上,或者可以说是通过事情悟道。我觉得自己也深受古希腊文化哲学的影响,希望通过自由的谈话方式,从辩论中归结出一个简洁的道理。” 留学生的定位 和不少中国学者一样,苏立群先生也发现在英国的中国学子存在缺少文化定位的现象。“我为什么对年轻人进行经典文化的教育?因为我发现很多中国人不知道中国的经典文化到底是什么,中国的经典品质是什么。因为不知道自己,更无从知道别人,所以他们对英国的文化也不了解。这就把自己置于一种惶惑悬浮的状态。我觉得有必要谈谈我二十多年的经验,我是怎样认识中国文化的,是怎样通过对自己文化的认知进一步了解英国的文化的。” 苏立群先生的学‘经’班以《论语》和《道德经》为基础,讲孟子、庄子,也讲西方经典哲学思想。 蔡虹冰把苏老师的讲经课形容为是心灵的盛宴,一节课下来,她说服15岁的儿子蔡柏舟和她一起听课。母亲携儿子,朋友带来更多的朋友,在伦敦一间小小的教室里,大家就人生,人性,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纷纷发表看法。而在这中间恰到好处引入中西哲人思想的,正是苏立群先生。 “国家的发展需要经典来支持,中国的经济让世人不容忽视,但英国人则对中国的文化所知甚少。我认为文化应该和经济同步,而使中西文化交融的任务,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任务。中国的经典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对时空观念的看法,对生死,对物质生活尽量简约的看法,传播这些最经典的中国文化,是每一个在海外的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 | 相关内容 在半岛电视台作助编 2007年10月11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明月千里寄相思 2007年9月26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在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 2007年3月26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男爱蓝色,女喜粉红? 2007年9月19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叠叠颁以外链接 非本网站内容叠叠颁概不负责 最新内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