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学生“善用”网络 抄袭严重
|
|||||||||||||||||||||||||||||||||||||||||||||||||||||||||||||
网络时代的“拿来主义”不仅让网络剽窃现象在英国中学生中相当普遍,更让老师叫苦不迭。
英国教师和讲师工会(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s and Lecturers)共对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278名工会成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8%的人对网络剽窃现象感到忧虑。 其中,有1/3的教师认为,近一半学生的作业带有从网络上抄袭他人作品的痕迹。 英国南安普敦市伊钦(Itchen College)学院教师吉尔?布伦(Gill Bullen)就遇到过两名学生所交作业内容“一模一样”的情况。 布伦说,这两名学交上来的这篇有关“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文章不仅内容如出一辙,水准也大大高于两人的平时表现。更不象话的是,抄息文章所谈的内容根本与布伦的作业要求相距甚远。 英国西约克郡利兹(尝别别诲蝉)市一名教师的遭遇更让人啼笑皆非。一名学生在复制了某个网页文字后,竟然连广告文字都懒得删除就把它交给了老师。 缺乏了解 英国杜伦市伊曼纽尔学院(Emmanuel College)教师戴安娜?贝克(Diana Baker)认为,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剽窃及其后果,加上缺乏正确使用参考资料的知识,剽窃问题才得以在校园愈演愈烈。 她说,“我认为大多数学生都是因为无知才犯了抄袭他人作品的错误,他们只是希望能够继承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调查显示,有近1/3的教师不清楚他们所在的学校是否有对于如何处理剽窃事件的规定;还有55%的教师认为,学生缺乏对剽窃及合法引述他人着作相关知识的了解。 英国教师和讲师工会秘书长玛丽?布斯泰德(Mary Bousted)认为,这一调查充分突显了片面追求通过率和好成绩所到来的负面影响。学生往往因为追求高分数,而忽略了真正的学习和理解过程。 她说,英国教育管理部门应针对学生抄袭互联网内容现象出台相应措施,以打击学术造假行为。 |
相关内容
![]() 2007年6月14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 2007年5月22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 2007年3月09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 2006年10月06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 2006年6月19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 2006年3月月15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 2006年3月月03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叠叠颁以外链接
非本网站内容叠叠颁概不负责
最新内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