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传媒

    
 
最后更新时间: 2007年1月17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5:20更新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路线”惹火烧身
 

 
 
巴宝莉时装
巴宝莉时装非常受欢迎
说起巴宝莉,首先想到的是方格子、风雨衣、时尚精品、英伦气派。现在,她还被贴上了“抠门、贪婪、不道德”的标签。

巴宝莉决定关闭在威尔士的一家工厂,把生产线迁往中国,引发了一波接一波的抗议和抨击。

将本求利,本是公司经营的共同规律,更何况,飞往东南的也不只巴宝莉这一只孔雀。

也许,正是因为巴宝莉是土生土长的英国美人,她的离去才让英国人更加伤心、愤怒?

激发众怒

巴宝莉原计划在去年圣诞节前关闭郎达山谷生产笔辞濒辞衫的工厂。面临失业的300多名工人在伦敦抗议示威。

迫于压力,巴宝莉例行公事给了叁个月的咨询期。年初,咨询期满,巴宝莉宣布,没有找到其他“商业上可行”的方案,工厂3月30日将正式关闭。

在营业额、公司利润上升的情况下以关张回报员工,巴宝莉立刻被指责为“无情”。

圣诞前,巴宝莉发给威尔士工人的最后一笔年终奖是一条围巾外加30英镑的购物券,如此寒酸,巴宝莉被讥笑为英国“最抠门”的公司。

新年伊始,巴宝莉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除了将被迫向议会专门委员会解释之外,还有可能丢掉“皇家御用证书”。拥有250万英镑巴宝莉股票、很有发言权的英国圣公会也加入了痛打的行列。

巴宝莉今昔
1856年 创建
1880年 发明斜纹防水布
1891年 首家成衣店在伦敦开张
1920年 注册“格子”商标
1955年 首次获得“皇室御用证书”
2006年 上半年利润上涨11%,
决定将威尔士生产线迁往中国
2007年 宣布3月底关闭威尔士工厂

查尔斯王子、好莱坞影星格雷福、演员雷切尔?薇兹、瑞斯?艾文斯等各界名流纷纷游说。奥斯卡奖得主、英国着名女演员爱玛?汤普森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她说,如果把生产线搬到亚洲,会使巴宝莉显得“贪婪、不道德”。汤普森还说,“一件很明显是英国牌子的衣物如果是在中国制作的,我经常直接把它放回货架。因为我会怀疑公司太贪婪、做这件衣服的工人工资之低令人无法接受。”

人要倒霉,干什么都不对。最近,巴宝莉春夏系列推广照片也惹来批评。在宣称“被迫”裁员、工人只被承诺“可怜”的遣散费的情况下,花几百万英镑雇用一批一辈子从来不用担心工作、挣钱的摇滚歌星的儿子、女儿为自己促销,郎达市议员安德鲁斯说,这无异于给了威尔士工人“一记响亮的耳光”。英国总工会讥讽到,为什么不搬到北京去拍照片?

难以理解

巴宝莉一而再、再而叁地解释,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是出于经济原因迫不而已。但是,公司的业绩远远称不上面临危机。相反,去年年底的统计数字显示,巴宝莉上半年税前利润为8400万英镑,与上年同比上升了11%。

&苍产蝉辫;一件很明显是英国牌子的衣物如果是在中国制作的,我经常直接把它放回货架。因为我会怀疑公司太贪婪、做这件衣服的工人工资之低令人无法接受
 
奥斯卡得主英国演员爱玛?汤普森

今年61岁、从15岁起就在朗达工厂工作的普里查德老先生说,如果公司赔钱,我还能理解,但是现在在赚钱,为什么要关门呢?

巴宝莉说,他们将为威尔士的工人提供赔偿、培训,并且表示,将保留设在英格兰东北部约克郡的工厂(生产风衣),威尔士的工人可以考虑转移。

但是,据英国总工会说,威尔士工厂的很多工人挣的是最低工资,遣散费平均下来不过每人1000英镑左右。
1000英镑?够买一个巴宝莉的女装手包了。

总工会还警告说,关闭在威尔士的工厂可能不过是外迁的第一步。工会表示,将在伦敦、巴黎、纽约以及旧金山的巴宝莉商店外抗议示威,力争让巴宝莉“最大程度地丢人现眼”。

英国特色

其实,英国许多公司早已经布局海外。巴宝莉之所以惹来众怒,重要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她的品牌定位“特别英国”。在150年的历史当中,英国风格一直是巴宝莉宣传的重点。

巴宝莉自称“拥有独特英国特色的豪华品牌”、“伦敦的巴宝莉”。英国人对巴宝莉也是情有独钟。现在,自己的美人要投身到“外国人”的怀抱,除了感情上难以接受之外,人们也担心,她的英国味道会不会被淡化。

爱玛?汤普森说,搬到中国,巴宝莉看起来就“不正宗了”;朗达市议员安德鲁斯说,如果巴宝莉要人们视它为英国名牌的话,就必须把生产线留在英国。

时装界也有批评人士指出,廉价的亚洲货卖不出英国的“酷”,“英国风味”是巴宝莉最大的魅力。把生产线从英国拿走,无异于剔除了英国风味。这样的话,为追求经济利益做出的决定可能反过来会成为经济上的自杀行为。

巴宝莉坚持说,他们仍是英国的巴宝莉,公司总部、设计、营销、广告活动都集中在伦敦。

批评也好、忠告也好,巴宝莉会改善初衷吗?中国是国际品牌的大后方,巴宝莉能够抗拒这个魅力吗?

中国工人缝制的英国牌子的衣服,英国味真的就少了吗?

(2007年1月17日)

 
 
英伦随笔摆存档闭英伦随笔
探讨英国热门话题
 
 
相关内容
“指南针”炮轰商业化
2006年12月26日 | 英国生活 Life in the UK
随笔:圣诞卡的学问
2006年12月20日 | 英国生活 Life in the UK
随笔:波兰打工仔的“团结工会”
2006年12月12日 | 英国生活 Life in the UK
和外国人抢饭碗
2006年12月06日 | 英国生活 Life in the UK
最新内容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 | | | | | | | | | | | | | |
 


^^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