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传媒

    
 
最后更新时间: 2008年6月26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7:19更新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英国学生遇中国怪兽
 

 
 
《丝路长征》剧照
在英国“黄土地”剧团和北京京剧院演员同台演出的剧目中,《山海经》里的英雄和怪兽展现了进取道路上的挑战。(图片:Alistair Muir)

过去几个星期,当代英国校园里的爱情瓜葛、理想争斗、心理失衡和(个别人的)勤奋刻苦,同中国千百年前传说里面的英雄和怪兽一起,巡回在英国南北的戏台上。

如果昨天跟我一起在伦敦巴比肯(叠补谤产颈肠补苍)艺术中心小剧场看戏的观众有代表性的话,反应好像还挺热烈。

“充满活力,大开眼界”,“展现东西文化和古今文化的差异”,是看后观众给我的典型描绘。不过也有位旅英侨联的老先生告诉我,尽管欣赏这新旧交合的戏,“但对中国描绘还不够深入,可能年轻人想法和我们老人不同吧!”

我想,戏台上既有让你熟悉的,激发你共鸣的东西,又能让你有新奇意外,即便是不解的感受和发现,这场表演就可算没白看。

跨越不同文化

《丝路长征》(Running the Silk Road)是英国剧作家保罗?塞雷(Paul Sirett)写的。

他以往的剧作包括《突尼斯之夜》(A Night in Tunisia)和《牙买加大厦》(Jamaica House),并且和别人搭档翻译过一出剧,名为《讲波兰语的两个罗马尼亚穷光蛋》(A Couple of Poor Polish-Speaking Romanians)。

单从他叁个剧名就包罗四个国名这一点也能想象,塞雷是个视野不窄的作家。这些作品展现的,是奔波征途与人生道路上的遭遇和发现,探索的主题大多围绕欲望与现实,逃脱与进取。

>《丝路长征》剧照
高举象征环保意识的绿光火炬走上丝绸之路。(图片:Alistair Muir)

典型英国青年

《丝路长征》也不例外。叁个“典型的”英国青年和一位刚来不久的中国学生在伦敦的某大学酒吧里聊天,产生了一个梦想,就是为提高世人的环保意识,同时赞助天灾的受难者而沿着古代丝绸之路长跑募捐,在奥运会开幕前一直跑到北京。

所谓典型英国青年,一个是钻研《山海经》的华裔书呆子,一个是世俗伊朗人家庭长大的义愤直率的姑娘,还有一个是虔诚逊尼派穆斯林背景的玩世不恭的同性恋小伙子。

至于那个中国学生,他则是个家里派出去学习镀金,并要戒掉赌瘾的大款子弟。几个背景与包袱如此不同的人一起上征途,自然少不了戏剧性的摩擦。

“黄土地”剧团与北京京剧院

把这出话剧搬到戏台上的,是90年代由东亚裔英国人组办的“黄土地”(Yellow Earth)剧团。他们已经拿过不少艺术奖,擅长挑出东西方文化差异,在上面做文章。

这次的表演和他们过去的一些剧目一样,是中英文并茂,通过字幕让人明白听不懂的部分。

字幕这次尤为重要,因为他们途中遭遇到的那些先秦古籍《山海经》里的英雄,诸如治水的大禹,或是阻挡去路的种种怪兽,都是由叁名北京京剧院特约来的演员表演的。

他们固然少不了发挥自己的武打功底,不过京戏的唱腔即便是听得懂中文普通话的人大多也需要一些辅助。

编导的挑战

演出之后我问导演和两个团的演员他们分别有何感受,最大挑战是什么。

导演,也是“黄土地”剧班的创办人谢家声(David Tse)说,编导与京剧演员之间的沟通就是一个挑战。

不过他说这并非仅是语言问题,因为以前和中国的话剧团合作过,很通融,而是不同艺术风格怎样搭配通融。京剧有自己一套传统,所以多少也是个“不太轻松的联姻”。

《丝路长征》剧照
京剧演员黄彦忠、蓝恭欣、冯甡在巴比肯艺术中心的舞台上。《丝路长征》在纽卡瑟尔、利物浦等五个城市巡回演出后来到伦敦。(图片:Alistair Muir)

他本想请京剧演员照着新编的乐谱演唱,“但是他们说行不通,后来就用了折衷方案,唱的是传统的调子,配乐伴奏却是现代音响,听着不无滑稽处。”

不过谢家声觉得效果反而很好,而且他说,双方都是诚心诚意地合作,也愿意互相学习。

演员的感受

老家在保定的黄彦忠是文武兼擅的一级演员,在剧中饰大禹等角。他说自己早就有京剧与话剧合作的经验,而且曾在意大利的剧场参加过类似的演出,剧目很成功。虽说也是同样有实验性质的小剧场,但一演就是前后叁年。

扮演了各种鬼神的东北人冯甡说,这出戏演起来很开心,合作8个礼拜非常愉快。他怎么理解剧的主题?“就是敲环保警钟, 鬼兽就是代表挑战,幻想出来的。”

他说自己以前也不知道《山海经》,不过当然熟悉《西游记》,里面也不乏各种妖魔鬼怪。

“这些鬼兽角色就是邪恶的代表,东西方都一样,把我的狂妄自大的危害世人演出来就行。”

终究都是人

陈家逵祖籍台湾,在台北学习话剧表演毕业后来到伦敦,现已住了几年。他是第一次和京剧同台演出,开头觉得有相当隔阂,但是后来发现大家“终究都是人”,所以还是很愉快。

那么,在他看来,《丝路长征》基本上是一出英国话剧,还是一个跨越两种文化的演出?

两种文化没有接触

“都不是。它是一个新发展,但是两个文化还是没有接触。这要留到以后了。我看这出剧就是一个新形式, new form,但是没有很深的沟通。大家看到的中国文化也还是一种比较奇特的东西。”

陈家逵解释说,所谓奇特的东西,就是优美的神话和动听的歌声,但是这些并没有展现出当代的真正的中国人。

“可是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是一座桥梁,你要先看到,才能有继续深入的可能嘛!”

 
 

地址
国家
电邮地址
电话*
* 任意选择
你的意见
 
  
 
鸿冈 摆存档闭《文化鸿沟》
推敲东西文化之间以及英国社会内部的差异
 
 
相关内容
中英艺术家推出《丝路长征》剧
2008年5月16日 | 英国生活 Life in the UK
什么算文明观众
2008年6月09日 | 英国生活 Life in the UK
中国昆曲《牡丹亭》伦敦亮相
2008年5月30日 | 英国生活 Life in the UK
爱丁堡艺术节反映变化的欧洲
2008年4月07日 | 英国生活 Life in the UK
伦敦流浪汉登台演话剧
2008年3月26日 | 英国生活 Life in the UK
叠叠颁以外链接
非本网站内容叠叠颁概不负责
最新内容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 | | | | | | | | | | | | | |
 


^^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