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传媒

    
 
最后更新时间: 2007年7月31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4:06更新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你在英国还好吗?
 

 
 
布里斯托大学语言心理学博士生 曾飚
布里斯托大学语言心理学博士生 曾飚
因为木耳的关系,周六给家里打了电话。母亲在电话里唏嘘不已,言外之意,你年过叁十,依然一无所有,如今国内炒楼,财富一日千里。

似乎大形势越来越明显,海外生活的幸福西洋景,正在一步步被戳破。

看到中国今年有可能超越德国,骋顿笔跃居世界第叁,国内朋友心底里都想问一问,你在英国还好吗?

当兵与海归

80年代,记忆中当兵是仅次于读技校(能够分配工作)、上高中(可以读大学)的出路,因为当了兵,回来会有国家安排的工作,这是最实惠的,那时候去当兵的一般根红苗正。

到了90年代初,当兵渐渐有了劳教的意味,孩子不听话的话,送到部队锻炼几年。确乎如此,我一个初中同学,成绩差得让家里担心,送到部队之后,回归之年,去了香港驻扎,可见其表现过硬。一次回乡偶遇,谈吐句句诚恳实在,谈起自己当兵第一年地点在甘肃,除夕夜先拿着脸盆去掏厕所,然后洗干净脸盆,拿来和面包饺子,吃完了,和老乡每个人蹲在宿舍一角,大哭一通。

如今出国也是遵循着当兵的轨迹。温州出国人多,80年代出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到90年代小有气候,在欧洲大陆渐成网络,俨然更给“温州模式”镀了层金,从黑工到小老板的温州人,大谈自己如何在番人社会(温州话对外国人称呼)艰苦创业,简直是“此处钱多,人傻,速来”的海外版。

英国不然。

英镑的汇率如一道雄关拦在面前,其次是英国严格的移民控制,仅仅一段英吉利海峡,温州人始终不能够大规模的杀入英国。有关此间生活状态来源主要靠学生,而学生基本上是99年之后来的英国,那年英国开始在中国大力拓展高教市场。

绝大多数学生生活自然辛苦,传到国内,正值温州楼市走高,几乎每个人都赚的满盘满钵,亲朋好友围在一起谈楼市,问股经,大啖海鲜水果,听说英国蔬菜贵的惊人,一根芹菜30来块,海鲜也吃不到,于是舆论基本形成:孩子不听话,送到国外锻炼几年,好比当年参军一样。

好在哪里

别人问我喜不喜欢英国,我说喜欢。喜欢什么呢?却有“此中有深意,欲辨已忘言”的无力。

我不太说民主人权,说多了有点政治撒娇的意味,好比一本正经的朱军在《艺术人生》里夸奖张学友是“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张学友却说,“什么得意,我听不懂”。

如果说环境幽雅,人文氛围浓,好东西别人没有亲身经历,谈喜欢也是缺乏说服力。而且这样高调抛出“因为文化,所以喜欢”,听起来有些不够诚恳,第一是年轻,又不是来养老,第二,毕竟平常日子是生活在要交房租的屋子里,而不是免费参观的博物馆。那种言必谈中西文化比较的文章,也常常出自访学半年的学者之手。

因此,“在英国好不好?”,亲朋问得越多,我越发失语。更何况,这样的失语感偏遭遇“东风压倒西风”的形势。如果海外谋生拼掉了本土发展的机会成本,你开始在乎自己在哪里了吗?

请说实话。


更多曾飚文章


 
 
相关内容
积压的亲情
2007年7月17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我的大学城堡
2007年5月21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我的中国胃
2007年5月21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香港的叁天两夜
2007年4月30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叁座城市的交通
2007年4月12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上帝屋檐下
2007年3月21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电影观后感 - 都是异乡人
2007年3月07日 | 留学英伦 Study in the UK
叠叠颁以外链接
非本网站内容叠叠颁概不负责
最新内容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 | | | | | | | | | | | | | |
 


^^ 返回页首